水陆同出祭英魂,西塘古镇400年庙会传承感恩文化
水陆同出祭英魂,西塘古镇400年庙会传承感恩文化
“旱裂连阡,施赈活人万众;仁留金邑,追恩长祀千秋。”这副对联,静静地悬挂在浙江嘉善西塘古镇护国随粮王庙的大殿柱上,诉说着一段跨越百年的感恩故事。
金家七老爷的仁义之举
故事要追溯到明代崇祯年间,那是一个天灾频发的年代。时任皇粮督运官的金家七老爷,途经西塘时,目睹了当地百姓因饥荒而哀鸿遍野的惨状。面对跪地求粮的民众,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所有皇粮分发给饥民。深知此举将被定为欺君之罪,金家七老爷毅然投河自尽,以身殉义。
朝廷查明真相后,追封他为“利济侯”,后又加封为“护国随粮王”。从此,每年农历四月初三,西塘百姓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以表达对这位仁义之士的感恩与怀念。
水陆同出:独特的感恩仪式
护国随粮王信俗会最引人注目的特色,莫过于“水陆同出”的仪式。这一独特形式,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地理特色,更凝结着西塘人对金家七老爷的深情追忆。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护国随粮王的神像便在众人的簇拥下,乘坐装饰华丽的龙舟,缓缓驶向岸边。这一幕,仿佛重现了当年金家七老爷沿水路督运皇粮的情景。神像登岸后,又被庄重地请上銮轿,转至陆路巡游。
与此同时,陆地上早已准备就绪的巡游队伍开始行动。数百人的队伍中,有身着传统服饰的仪仗队,有表演打莲厢、扭秧歌、调龙舞狮的艺人,还有身背香袋、手持香火的善男信女。他们沿着古镇的街道缓缓前行,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感恩交响乐。
百年传承,历久弥新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文旅部门的推动下,护国随粮王庙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日益增强。不仅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文艺队伍参与,还成为西塘古镇旅游的一大亮点,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今年的庙会比往年更加热闹,不仅有传统的民俗表演,还增加了不少创新元素。”72岁的本地居民陶金妹兴奋地说道。她每年都会带着92岁的母亲前来参加庙会,为家人祈福。这种代代相传的感恩之情,正是庙会延续百年的精神内核。
“感觉很震撼,每项表演都非常有气势。”摄影爱好者薛林珍表示,她和她的朋友们每年都会来西塘古镇采风,而庙会无疑是他们最期待的活动之一。“这种传统的民俗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知恩图报的孝道文化。”
从非遗到文旅新名片
2012年,护国随粮王信俗会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当地文旅部门正积极筹备,希望将其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塘古镇正依托众多非遗项目和民俗节庆活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护国随粮王庙会不仅是一场传统的感恩仪式,更成为展示江南水乡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我们希望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西塘、爱上西塘。”西塘古镇旅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进一步挖掘庙会的文化内涵,创新表现形式,让这份感恩之心代代相传。
从明代至今,护国随粮王庙会已经走过了近四百年的沧桑岁月。它不仅是一场简单的祭祀活动,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知恩图报的孝道文化,承载着西塘人对金家七老爷的感恩之情。这份跨越时空的感恩,将继续在古镇的白墙黛瓦间回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