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武峰、许晴育儿法:自由教育如何培养幸福孩子
林武峰、许晴育儿法:自由教育如何培养幸福孩子
林武峰和许晴两位明星家长的育儿方式引发了广泛关注。林武峰采用“散养”教育法,让儿子林栋哲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取得了显著成效。而许晴则采取了另一种教育方式,她的育儿理念同样备受热议。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究竟哪种更能培养出幸福快乐的孩子呢?快来一起探讨吧!
林武峰的“散养”教育
在《小巷人家》的故事里,林栋哲一毕业便拿到6000元月工资,还能购置30000一套的房子,这一令人瞩目的成就,让我们不禁将目光投向他成长背后的家庭教育,也让我们忽然领悟到其父亲林武峰 “散养” 孩子方式的高明之处。
林武峰,这位与众不同的家长,没有选择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紧紧跟随、严格把控,而是给予了林栋哲充分的自由与信任。在林栋哲的学习过程中,林武峰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天天守在孩子身边监督作业、频繁地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他相信孩子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让林栋哲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当别的孩子被沉重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时,林栋哲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与不同的人交流互动。这种 “散养” 并非是对孩子的放任不管,而是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默默地关注着孩子的成长轨迹。林武峰会在适当的时候,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从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正是这种自由的成长环境,培养了林栋哲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能力。他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如何在社会中与人相处,如何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当面临职业选择时,林栋哲能够凭借自己对自身的了解和兴趣,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顺利地获得一份高薪工作。而在购房这一重大决策上,他也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稳重,能够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财务,做出合理的选择。
相比那些在过度保护和严格管教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林栋哲的自信、独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显得尤为突出。他没有因为长期处于父母的庇护之下而变得胆小怯懦、依赖他人,而是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翱翔,凭借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林武峰的 “散养” 教育,看似无为而治,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他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发展规律,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成长和探索,让孩子在自由的氛围中培养出了健全的人格和强大的能力。这也让我们明白,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并非只有严格的约束和密集的培养计划才能造就优秀的人才,适当的 “放手”,也许能让孩子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走向更加成功的人生道路。
许晴的育儿理念
许晴的育儿理念则展现了另一种风格。作为一位在演艺圈有着丰富经验的演员,许晴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体现了对个体发展的尊重。她认为孩子们会自然发展出自己的兴趣,去做自己想为之燃烧热情的事业。这种理念与林武峰的“散养”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了对子女自主性的尊重和培养。
许晴的四个孩子,她都从来不干涉他们的人生和职业选择。给了他们极大的自由。她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们会自然发展出自己的兴趣,去做自己想为之燃烧热情的事业。在小儿子25岁时,想去环游世界,她还资助了他一天100美金,结果儿子环游世界一年,她就资助了一年。后来女儿们都从事演艺相关的事业,她也是全力支持,给到自己能给的所有资源和帮助。
许晴的教育理念,根源是她本身就很智慧,觉得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就是做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真正
教育方式与幸福感
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对孩子的外在成就影响上,更体现在对孩子幸福感的塑造上。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相关理论认为,人生幸福的五大要素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这五大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生的幸福感。据此,我们也可以找到几条培养孩子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参与各种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体验到快乐、满足和愉悦的情绪。例如,一起做家务、玩游戏、看电影等,这些都可以增强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情绪和情感,是建立积极家庭氛围的重要一环。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与正面情绪一样,负面情绪同样具备其独特的价值。恐惧可以帮助我们远离潜在的危险,悲伤可能会促使我们进行反思、学会珍惜并从中获得成长。情绪本身并非问题所在,而如何妥善地处理情绪才是关键。如果在一个不允许情绪表达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可能会习惯于压抑情绪,什么事都闷在心中,这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阳光的性格。接纳和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应对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家长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记得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为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从家庭系统的视角来看,家庭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每个成员的情绪状态都会对整个家庭氛围产生深远影响。家长的乐观会成为孩子强有力的情绪支持,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应对生活挑战的榜样。家长的焦虑、压抑也会传递给孩子,成为孩子压力的来源。家长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孩子自然也能获得积极的影响,从中受益。
获得积极的心流体验:心流体验是指当人们完全沉浸在某个活动中,全神贯注,忘却自我和时间的流逝,所感受到的一种愉悦和满足感。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感到非常充实和自信,因为他们完全掌控了所从事的活动,挑战与技能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心流体验可以增强孩子的内在动机、培养专注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中获得快乐、充实和满足感。
要想帮助孩子获得心流体验,首先要鼓励孩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这样他们更容易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然后可以为孩子提供具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沮丧的挑战。这样的挑战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且充满支持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更容易体验到心流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创设积极的人际关系:人类具有社会属性,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朋友、老师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过度比较”是导致个体幸福感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青少年对父母行为感到不满的常见原因之一。许多家长常常将“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榜样,简单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孩子不断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多元化的,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既有比较也有欣赏。身边优秀的人不仅是学习的榜样,也是宝贵的人际资源和合作对象。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认识别人的长处,更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特长,建立与他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只有将注意力回到如何让自己幸福,而不是与他人比幸福时,幸福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允许积极的自主探索:我们有时会见到这样的孩子,他们各方面都很优秀,表面上看起来一切正常,但内心却感到空虚、迷茫,缺
教育方式的选择
两种教育方式各有优劣。林武峰的“散养”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可能需要家长具备较高的教育智慧和耐心,以确保孩子在自由探索中不偏离正轨。许晴的教育理念则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但同样需要家长具备开放的心态和足够的资源支持。
教育方式的选择,关键在于平衡自由与引导,以及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正如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幸福感的培养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鼓励自主探索,同时也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培养。无论是“散养”还是传统教育,最终的目标都是培养出既独立自主又充满幸福感的孩子。
在教育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家长根据其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育方式。正如林武峰和许晴所展现的,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信任,同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才能真正培养出既独立自主又充满幸福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