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经济如何从破产边缘复苏?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11: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经济如何从破产边缘复苏?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经济奇迹般地从破产边缘复苏。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是经济天才还是别有用心?

1918年11月11日,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落下帷幕。作为同盟国一员的德国成为“战败国”,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迎来历史低谷——国内经济呈现“U”型起伏,普通民众的生活难以保证,德国一度陷入“破产危机”当中。

就在德国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之时,阿道夫·希特勒登上了历史舞台......其凭借超高的演讲魅力,折服了众多德国普通民众,纳粹党由此成为德国执政党,那么阿道夫·希特勒究竟用的什么方法,使得陷入“破产危机”中的德国经济快速增长呢?

战后德国的经济困境

一战过后,德国因受凡尔赛协议的影响,不仅需要割让大量土地,而且还支付一笔高达五十亿美金的“天价”赔偿(仅是1919年到1921年需要支付的赔偿金,战后德国总共需要支付赔偿350亿美元),要知道那时候的五十亿美金跟今天的美金完全不能等同。

当时德国购买一栋别墅,仅仅需要1000美元,而德国战后人口大约在3500万,所以这笔59亿的赔偿金,完全足够500万人一人买一套别墅,这也仅仅只是德国战败后第一笔赔偿。

但是刚刚经历一战的德国,近乎有200万官兵的阵亡,国内600万人失业,经济本就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中,压根无力偿还战后赔偿。以至于德国物价飞涨,国内迎来了严重的“膨货通胀”,德国货币马克成为“废纸”,就如同影视剧《 恶魔的崛起》那句经典台词“一个面包卖50万马克”一般,甚至膨胀最为严重的时候,一杯啤酒就要1.5亿马克。

眼看德国马上就要陷入破产危机,无力偿还战争赔偿时,国际社会实施了“道威斯计划”,认为德国的重建要比赔款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在德国身上压榨出利益。

因此在1924年到1929年间,德国得到喘息,迎来了经济的发展,膨货通胀也逐渐的停止的。然而,就当的德国经济逐渐恢复时,战争赔款又一次被提上议案。为此德国不惜向大量美国借贷来偿还战争赔款,但是又遇上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事件,一时间失去贷款来源德国,又一次陷入了“经济危机”中,失业人口急剧上升。

1933年,德国失业人口直接超过了600万,基本上每三个德国工人当中,就会有一人失业,这样让原本就“支离破碎”的德国经济再度雪上加霜,因此德国普通民众对于凡尔赛和约无比的憎恨。再加上一战结束时不少士兵心中并不服气,一时间整个德国就如同高压火药桶一般,随时都有引爆的风险,而这种高压,紧张,普通民众看不见希望的社会,无疑给予了希特勒大展身手的机会。

希特勒的经济复苏政策

1934年,希特勒合并总统和总理二大职务改称元首,从此独揽德国政权,在面对濒临破产的德国,希特勒先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以政府手段大力推行就业项目。截至1934年底,创造99万个工作岗位,并在两年内至少拨付50亿马克,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4%用来促进就业项目,所以在希特勒的努力下,一年之内失业人数迅速降低,仅剩下400万人。

希特勒政府为创造更多岗位,在早期执政的时候,限制已婚妇女就业,鼓励已婚妇女回归家庭,为推行该项政策,希特勒政府还专门向年轻夫妻提供婚姻贷款,只要女方保证婚后不参加工作,并生满四个孩子,那么贷款将不必在偿还。

因此,在短时间内大量年轻已婚女性,放弃就业重返家庭,社会出现大量岗位空缺,极大地减少了就业压力,结婚率以及出生率也在此期间也迎来增长,因战争导致的人口减少也在此时得到弥补。不过在1937年后,因军工企业的发展,大批妇女又一次重返岗位。

为了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希特勒政府大兴基建。例如高速公路,飞机场,兵营等一系列基建项目,在建设这些基础工程时,希特勒基本上放弃了机械化,最大程度地使用人工修建,宁愿多花费人工也不用机械代替,哪怕会延误工期,而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就业岗位。

同时希特勒宣称“军队是最高,和最后国民的教育”以此鼓励适龄青年进入部队,所以没几年的时间德国就扩军至36个师,而39年的时候更是多达98个师,这也为后续发动二战打下了重要基础。此外德国政府还向外界扩招公务员,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政府中的行政人员数量激增一倍,因此在希特勒的努力之下德国失业人口大量降低,从1933年的20%降低至1938年的0.95%。

不过强制就业的背后,却是以降低工人的薪水为代价,但是社会却因此稳定地运行,经济也在逐渐地好转。在解决失业问题的同时,希特勒政府通过发布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以此振兴经济,使得国家税收由33年的68亿马克增长至600多亿,而这也仅仅用了六年的时间便完成了经济的“复苏”。

而且为了限制资产外流,希特勒加强了对外国资本的监管,最大程度地限制他国资本在德的流通性,要求他国资本在德国赚取的利润只能用于在德国消费,去购买德国的服务以及粮食以及材料。

为了恢复民众对于银行的信任,希特勒于1934年12月4公布了银行法,对银行进行彻底的监控,禁止银行发放与其财力不匹配的贷款,降低银行之间的不良竞争以及一人多贷的情况,同时设立避险中心以及一个专门针对银行的检查局,用来限制监督银行信贷机构。

在农业方面希特勒认为一战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英国封锁引发的食品短缺,在上台后希特勒追求农业自给自足,以便加强对于农业方面的监控,监控程度比工业更为严格。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给自足”希特勒政府鼓励农民增加肉类以及粮食的生产,并且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还大力推行农业义务劳动制度,规定每个成年男性都必须义务参加劳动。

在1938年的时候这项规定扩大至女性,就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德国农业不但停止了恶化而且还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每年仍旧需要购买一定的粮食用来弥补国内粮食的不足。

就这样,希特勒在上台之后,多项并举奇迹般的恢复国民经济,但是这些操作并未使得德国的经济迎来“腾飞”,仅仅只能说是复苏。而且有不少人认为:希特勒恢复德国经济并不是完成了竞选时对民众的承诺,相反是因为自己的野心,是为了扩大军备,为一战的失败复仇,而这也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但是无论如何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经济确实迎来了复苏,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