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刘禅与三国末期的那段历史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21: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刘禅与三国末期的那段历史

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因一句"乐不思蜀"而遗羞千古,被后世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然而,这个看似荒唐的亡国之君,背后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故事。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蜀汉因荆州归属与吴国争执不断,关系逐渐恶化。221年7月,刘备执意为关羽报仇,不顾群臣劝阻起兵讨伐孙吴,发起了著名的"夷陵之战"。双方相持数月后,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兵败,223年病逝于白帝城。

刘备17岁的长子刘禅继位,史称后主。但随着诸葛亮等重臣的去世,刘禅开始重用宦官黄皓,朝政日渐荒废,加之姜维数次北伐无功,国力日渐衰退。

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权臣曹爽及其党羽,开始独揽朝政。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昭继续巩固权势,篡位时机日益成熟。

258年,曹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亲率侍卫刺杀司马昭,结果被贾充指使成济杀害。司马昭背负了弑君恶名,不得不延缓篡位进程。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等率军进兵蜀汉,邓艾偷渡阴平,一举迫近成都,刘禅抬棺投降,蜀汉灭亡。

不久,刘禅被押送到曹魏都城洛阳,司马昭对其采取笼络安抚政策,并授意魏帝曹奂封刘禅为安乐公。

司马昭为笼络人心,安排宴请刘禅,并安排了蜀国歌舞表演助兴。蜀汉旧臣看了,无不感叹暗自悲伤,唯有刘禅看得陶醉其中,毫无亡国之痛。

当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时,刘禅竟说:"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来源,后世常用于比喻不思进取、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伐灭蜀国的第二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于265年逼迫魏帝禅让,建立晋国,史称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对刘禅等人比较善待,刘禅在晋安享了几年太平日子,得以善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