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对抗生活压力的法宝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对抗生活压力的法宝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启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旨在引导公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应对生活压力,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此外,学习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让我们一起积极参与这项行动,共同提升健康素养,战胜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吧!
健康生活方式与减压的科学依据
放松技巧是促进压力管理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压力症状,改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放松技巧可以减缓心率、降低血压、改善消化、控制血糖水平、缓解肌肉紧张和慢性疼痛、提高注意力和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等。通过练习放松技巧,可以有效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放松技巧的具体方法
自体放松:自体是指来自内心的某种东西。在这种放松活动中,利用视觉形象和身体意识降低压力。在脑海中重复可能有助于放松和缓解肌肉紧张的话语或建议。例如,可以想象一个宁静的环境,专注于放松呼吸或减缓心率。
渐进式肌肉放松:在渐进性肌肉放松中,要专注于慢慢收紧后放松各肌肉群。这样可能有助于您专注于感受肌肉紧张和放松的差异。以便更能体会身体感受。在一种渐进性肌肉放松中,先开始收紧和放松脚趾肌肉。之后逐步向上到颈部和头部。最好在不会被打扰的安静环境下完成这个过程。您也可以从头部和颈部开始,向下到脚趾。收紧肌肉约 5 秒,然后放松 30 秒,重复进行。
视觉化:在视觉化中,可以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在一个宁静的地方或环境享受视觉旅行。通过视觉化进行放松,尝试使用尽可能多的感官,如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如果想象在海边放松,则想象海水的咸味、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温暖阳光照在身上的感。
其他放松技巧可能包括:深呼吸、按摩、冥想、太极、瑜伽、生物反馈、音乐和艺术疗法、芳香疗法、水疗等。
放松技巧需要练习
学习放松技巧,会让您更容易察觉到肌肉紧张感和身体对压力的其他生理反应。一旦您了解到应激反应是什么感觉,您就可以在开始感觉到压力时立即尝试运用放松技巧。这样可以防止压力失控导致生活质量降低。
记住,放松技巧是一种技能。和任何技能一样,您的放松能力会随着练习而提高。对自己要有耐心。不要让尝试放松技巧的努力演变成另一种压力因素。
如果一种放松技巧对您不起作用,可以尝试另一种。如果您减轻压力的努力似乎都不起作用,请向专业医护人员咨询其他方法。
此外,请记住,有些人(尤其是有严重心理问题和虐待或创伤史的人)在练习某些放松技巧时可能会有情绪上的不适感。虽然这种情况很少见,但如果您在练习放松技巧时感到情绪上的不适,请停止练习。请咨询您的专业医护人员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近年来,健康逐渐成为了很多人非常重视的事。其实健康有时并不需要“兴师动众”,适当停下自己的脚步去“偷个懒”,在休息中也能实现养生效果。
最易犯的5个运动误区
走得多: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的增加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反而不利健康。
走得快:很多人喜欢跑步或快走,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速度越快则强度越大。高强度运动易于造成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及腰部的疼痛和损伤。
早起猛跑:早起时,人体血液更黏稠,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运动风险更大。此外,清晨是心血管病高发期,高危人群应避免清晨剧烈运动。
寒暑无阻:研究表明,极端温度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目前早晚温差大,一定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避免过度运动。
超负荷运动:人体一天中摄入的热量越多,器官负担越重,如果再进行超负荷的运动,器官的负担则翻倍,久而久之,会加快器官衰老。
适时休息,让身体“偷个懒”
喝杯热茶让大脑动起来:喝水能够让你的大脑提速,有助于保持思维敏捷。
伸个懒腰让肺动起来:伸懒腰能增加对心、肺的挤压,增加全身的供氧,还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收缩和呼吸的加深。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吃健康零食让肠胃动起来:在两餐之间或餐前吃点健康零食,可以放松身心补充营养。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吃点酸奶、水果、坚果是不错的选择。
简单运动让身体动起来:拉筋、扭腰、深蹲、靠墙站、高抬腿都是比较简便易行的运动,工作之余来个短暂的“运动加餐”,是极好的啊。
晒太阳让免疫力动起来: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是晒太阳的最佳时间,可以多晒晒背部、双腿和头顶,有助于钙补充、还能提高免疫力,每次晒15~20分钟为宜。
发呆5分钟让精神动起来:发呆是最简单的减压方式,发呆时产生的特殊脑电波可以改善情绪、减轻压力。
搭配7个简单动作,助人长寿
拍手: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长期坚持拍手,可促进气血通畅,增加机体热度,预防多种慢性病,延缓衰老,对于预防老年痴呆也很有效。
叩齿:叩齿可以使牙齿坚固,《修齿要旨》中说:“每晨醒时,叩齿三十六遍,可使人长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经常叩齿还有补肾的作用,叩齿还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起到保养皮肤,延缓衰老的作用。
握拳:握拳时,中指接触处是劳宫穴,按压此穴可以起到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有研究认为,手的握力越大越长寿,生命力越强,经常握拳,可以起到强肝、养肝的作用,握拳可以有效促进机体的运作,预防血液滞留带来肌肉或是器官的坏死。经常握拳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健康,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延缓衰老。
勾脚:勾脚可以运动肝、胆、脾、胃等多条经络,起到疏泄肝胆、调养脾胃的作用。勾拉动作我们平时坐着、躺着都能做,简简单单就能疏通络,是长寿不可少的一个方法。
搓耳:很多长寿的老人都喜欢搓耳。中医认为,耳朵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耳为宗脉之所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人体各个部位都与耳郭通过经络形成密切的联系。按摩耳郭就能打通全身经络,活跃机体脏腑,特别是肾脏。
伸懒腰:伸懒腰能增加对心、肺的挤压,增加全身的供氧,还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收缩和呼吸的加深。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踮脚:八段锦中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就是运用了踮脚的方式来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背后七颠百病消”动作要领为: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首先头向上顶起,随之两脚跟提起,略停;足跟提起,同时上下一起一落颠七次,注意足跟是在悬空状态下轻颠7次,接着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这段动作是八段锦的收功,其作用相当于引气归元,主要用到的动作便是提踵颠足。
脚趾部位为足之阴经与足之阳经的交会处,两脚十趾抓地,可刺激脚趾部位的阴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的气血活动并改善其功能。如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隐白穴开始上行,入腹属于脾,络于胃。脾为全身气机升降、水液代谢的枢纽。水液代谢均靠脾的传输作用。若脾虚失运,则水液难于传输排泄,导致水湿内停,产生多种病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背后七颠百病消”的两脚大趾抓地,通过刺激大趾末端的井穴、隐白穴等,可激活脾阳之气,使其气旺盛,增强水液运化的功能。长期坚持锻炼此势,可调节相应脏腑的气血功能,发挥其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十趾抓地可刺激足三阴、足三阳等有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颠足可刺激脊柱与督脉,使有关经络气血通畅、阴阳平衡。同时做颠足运动,可震动人体的五脏六腑,改善三焦疏通水道,运行水液。所谓“三焦”是六腑之一,其功能是通调水道和元气。人体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环流,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不仅有利于水液的正常运行,而且也有利于脾、肺、肾等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而“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反复颠足,使人体在放松情形下,五脏六腑在胸腹腔中得到有规律地上下震动,使之气血得以充分的宣导,改善三焦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以及膀胱排泄尿液的功能。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为我们提供了提升健康素养的契机。通过学习和实践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养生资源,通过简单的动作和日常实践,可以实现养生效果,延缓衰老,提升整体健康水平。让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