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环保行动:守护海洋奇观
西沙群岛环保行动:守护海洋奇观
西沙群岛,这片位于南海的璀璨明珠,拥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景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这片海洋天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近日,西沙群岛启动了一项大型环保行动,旨在保护这片海洋珍宝的自然奇观。
珊瑚礁的守护者
西沙群岛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堪称自然界的奇迹。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最新调查显示,该区域分布有造礁石珊瑚13科57属236种,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平均为24.7%,最高可达51.3%,与世界主要珊瑚礁分布区相比处于较高水平。这片珊瑚礁不仅是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更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
然而,这片美丽的珊瑚礁正面临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珊瑚病敌害等多重威胁。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生态系统,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设立自然保护区,目前已有11个以珊瑚礁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洋保护区。同时,中国还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为珊瑚礁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海龟的新生
在西沙群岛的沙滩上,一场生命的奇迹正在上演。2023年,这片海域共记录到115窝海龟蛋巢,其中在七连屿的北岛就发现了20窝。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两代人长达56年的守护。
黄宏波与儿子黄程的故事,是西沙群岛生态保护的生动写照。从1997年起,15岁的黄程跟随父亲上岛,如今已成为三沙市北岛社区居委会主任。他们不仅在岛上设立了海龟保护站,还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海龟种群现状调查和保护研究。在他们的努力下,西沙群岛2017至2023年共发现绿海龟产卵1734窝,主要分布在北岛、南岛、南沙洲、中沙洲、晋卿岛、甘泉岛等岛礁。
告别塑料污染
然而,这片海洋天堂正面临着塑料污染的威胁。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00万吨塑料被倾倒入海洋,严重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在西沙群岛,塑料污染已成为海洋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正悄然改变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它们不仅直接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影响人类健康。为应对这一挑战,西沙群岛启动了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定期组织志愿者和当地居民清理海滩上的塑料垃圾。同时,通过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塑料污染问题的认识。
共同守护海洋家园
西沙群岛的环保行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从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到支持海洋保护项目,每个人都能为这片海洋珍宝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璀璨的海洋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