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医院心衰筛查发现:三成老年人存早期症状,社区筛查至关重要
上海东方医院心衰筛查发现:三成老年人存早期症状,社区筛查至关重要
近日,上海市东方医院联合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一项重要公益项目——我国首个大型社区居民心衰早筛项目。该项目针对近80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专业检查,结果显示约三成老人存在早期心衰症状。这一筛查结果不仅揭示了社区心衰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为我国心衰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项目背景与实施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领域未被攻克的堡垒。近年来,心衰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主要由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25岁人群心衰患病率1.1%,约为1210万人,每年新发心衰患者297万人。
此次筛查项目覆盖了近80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专业检查手段,对参与者的心脏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筛查内容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测量,这是评估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的分类标准,LVEF≤40%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 41%~49%为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LVEF≥50%则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筛查结果与专家解读
筛查结果显示,约三成老年人存在早期心衰症状。这一结果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专家的高度关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丁文惠教授指出,我国心衰患者往往缺乏规范的管理和随访,存在药物依从性差、自我监测不及时、缺乏疾病相关知识等问题,导致反复住院、生活质量低、死亡率高、预后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心衰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梗病史、肥胖等人群。这些人群平时需要关注自己是否有心衰的症状,比如上下楼是否气短、有没有双下肢水肿或者夜间干咳、或憋醒的情况。如果有的话则需要去医院检查,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心电图、X胸片和心脏彩超检查来做出诊断。
社区筛查的意义
社区心衰筛查的推广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其次,通过社区筛查,可以提高公众对心衰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推动心衰防治知识的普及。此外,社区筛查还能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心衰防治体系。
专家建议,心衰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患者。对于已确诊的心衰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早期进行规范诊断、治疗和随访,以期改善预后、延长生命。
未来展望
上海市东方医院的这一创新举措为全国心衰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随着社区筛查模式的推广,有望实现心衰的全面防控,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通过建立规范的随访和管理体系,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反复住院的情况,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心衰虽被称为“心脏病的最终战场”,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让我们从社区筛查开始,为每一个生命筑起防护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