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乐山大佛峨眉山:两处遗产彰显中华孝道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7: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乐山大佛峨眉山:两处遗产彰显中华孝道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乐山,这座承载千年繁华与厚重历史的城市,孕育出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自然人文美景的集大成者,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

01

乐山大佛:镇水患的孝心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乐山市市中区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三江汇流处。这尊高达71米的巨型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被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大佛始建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由凌云寺名僧海通法师发起建造。当时,三江汇流处水势汹涌,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海通法师目睹此景,发愿建造大佛,一为镇压水患,二借佛力庇佑众生。历经90年,至贞元十九年(803年)方告完成。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势肃穆。其面部表情安详慈祥,双目微闭,嘴角上扬,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神态。佛像的头部宽28米,耳朵长7米,眼睛宽3.4米,鼻子长5.6米,嘴巴宽8.6米。身躯部分高48米,宽28米,厚度约为18米。脚部高15米,宽28米,厚约10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令人叹为观止。

大佛的建造工艺精湛,结构巧妙。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衣领和衣纹皱褶、正胸左侧、右臂后侧等处也有水沟,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这两尊天王像,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大佛,也守护着过往的船只和行人。

02

峨眉山:孝道文化的圣地

峨眉山,位于乐山市西北部,主峰金顶海拔3099米,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峨眉山的孝道文化,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观中,更凝结在历史人物的故事里。

峨眉山的形成,可以追溯到8.5亿年前。经过多次地质变迁,形成了如今这处“高出五岳,秀甲九州”的人间仙境。山中古木参天,溪涧纵横,四季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品红叶,冬览冰雪,每一季都有其独特韵味。

峨眉山不仅是自然美景的集大成者,更是佛教文化的圣地。这里供奉着普贤菩萨,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的佛教文化,与孝道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贤菩萨以“大行”著称,其行愿精神,正是孝道文化的体现。

03

孙思邈:孝道文化的践行者

在峨眉山的历史中,有一位人物与孝道文化紧密相连,他就是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孙思邈幼年时因父母患病,家产耗尽,便立志学医。他不仅医术精湛,更以孝道闻名。为了给父母治病,他潜心钻研,最终成功找到了治疗夜盲症和甲状腺肿的方法。他还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治疗眼科疾病夜盲症的人,也是世界上首次使用羊餍治疗甲状腺肿的专家。

孙思邈的孝道不仅体现在对父母的孝顺上,更体现在他对百姓的仁爱中。他不慕名利,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选择在民间行医济世。他曾不远万里,跨越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深入崇山峻岭之中采集药材,并为当地百姓解决疑难杂症。他的足迹遍布峨眉山,为后世留下了无数佳话。

04

乐山的孝道文化传承

乐山的孝道文化,不仅体现在历史遗迹和人物故事中,更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中。每年重阳节,乐山都会举办“孝满重阳,情暖人心”千人孝善饺子宴。活动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厨师团队、志愿者以及参加饺子宴的老人们齐聚一堂,大家言笑晏晏,切菜、拌馅、包饺子,为活动开展做准备。随着一锅锅饺子下锅煮熟,承载着社区志愿者爱心的美食被端上了餐桌。“小小的饺子,包的是孝心,吃的是爱心,暖的是人心。”老年人们品尝着美味的饺子,感受着社区的温暖和关爱。

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不仅是自然人文美景的集大成者,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它们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巴蜀大地上,熠熠生辉。当你站在乐山大佛前,仰望其庄严的面容,仿佛能感受到那份镇压水患、庇佑众生的孝心;当你登上峨眉山金顶,俯瞰云海翻腾,仿佛能领悟到普贤菩萨的大行精神。这趟旅程,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