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效办”:135个实操案例!第五届政务软实力案例集来啦
聚焦“高效办”:135个实操案例!第五届政务软实力案例集来啦
12月10日-12日,“首届政务大厅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暨第五届政务服务软实力经验交流会”在浙江衢州举办,作为政务服务行业年度盛会,大会汇集全国政务专家学者、政府政务部门相关领导近300人,探讨政务大厅的未来发展路径,共促全国政务服务“软实力”提升。
本届大会现场发布了《第五届全国政务服务软实力优秀实践案例集》,全书超36万字,全面展示了上百家政务单位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所取得的优秀经验,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优秀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复用。
据了解,2024第五届政务服务软实力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活动以“政务大厅落地‘高效办成一件事’”为主题,共收到全国2100余份案例材料。经大会审阅组认真研读,最终有135个案例入围,为全国各地政务服务改革提升贡献“金点子”。
从“一事多跑”到“一窗终办”,山西运城市持续深化“综窗改革”,针对不动产专区群众常年“排长龙”现象,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将存量转移、抵押登记、首次登记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单项环节窗口进行整合,设置8个综合平行窗口、2个咨询预审窗口和1个即来即办窗口,让群众看得明白,办得顺心。在二手房交易中,群众需要多头跑不动产、税务和水气暖等部门,市审批服务管理局与供水、供气、供热企业对接,通过部署数据专线,打通各系统壁垒,实现了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暖气过户一次办,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草原宽广无垠,不少牧民前往政务大厅办事路途遥远,为解决群众办事“来回跑”问题,西乌珠穆沁旗推出“数字政务门牌”,用数字技术为群众“解难题”。牧民可通过“数字政务门牌”提前了解业务手续、流程,根据视频讲解来准备资料。依托“数字政务门牌”的在线人工帮办服务,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以及桌面共享等形式的互动,大厅可远程协助偏远地区牧民群众获知办事详情、准备申请材料,对于支持网上办和掌上办的事项辅导全程申报完成,充分了减少群众办事成本。
面对新能源车主日渐高涨的充电桩报装需求,广州市增城区依托可信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等信息化技术,在全省首推“居民自用充电桩报装证明”掌上办服务,解决群众“报装难”问题。通过梳理办事流程,制定办事标准,增城区上线“增心办”小程序,实现业务申办、审批、领证全流程无纸化“掌上”办理,市民无需提交任何纸质材料,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办理,操作简单,无需跑腿,审批时限比原来减少了50%,进一步优化了辖区用电营商环境。
北京城市副中心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改革过程中,从企业视角出发,通过延长“一件事”集成服务链条,打造“N+1”服务新模式,从企业主体开办阶段开始按照“一件事”的模式提供服务,让企业享受到政务服务改革的便利。围绕智能+自助服务新模式,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坚持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协同发力,如企业来电“一线直达”,企业诉求接诉即办,以及推行“网上办”“指尖办”等更加方便、快捷的自助办理途径,最大限度便民利企。
在江苏无锡,江阴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打通了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政务中心对医保窗口全面优化,精心梳理医保参保、异地就医、门诊共济等高频业务,协同医保自助服务一体机,社区医保公共服务点,共同织密医保服务网络。为让群众感受更便捷的医保服务,江阴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的工作法,运用“数字政务门牌”,群众可随时查询医保业务办理情况,轻松获取医保政策和服务。今年以来,政务中心窗口医保业务办结2495件,咨询1500余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参会嘉宾表示,此次全国政务服务经验交流大会十分必要,优秀经验值得学习。今年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政策要求,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各地具有特色的改革实践经验非常具有启发性。
北京一窗研究院院长胡绍武认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无论是“高效”的过程,还是“办成”的结果,都需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检验,这次大会听取到全国各地政务服务改革总结出很多“金点子”,政务服务部门“敢作为、能作为、有作为”,便利企业群众办事,优化营商环境,案例很有推广意义,全国各地可以互相借鉴和应用,让“金点子”结出“金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