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实施最严退市新规:53家公司退市,77%因股价市值不达标
A股实施最严退市新规:53家公司退市,77%因股价市值不达标
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新规实施以来,已有53家公司退市,创下历史新高。其中,41家公司因股价低于面值或市值过低而退市,占比近77%。这一轮退市潮不仅彰显了监管部门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决心,也标志着A股市场“新陈代谢”机制正在加速形成。
新规具体内容
此次退市新规进一步完善了财务指标、交易类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的退市体系。
财务指标:新规规定,如果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果第四年仍然亏损,将直接退市。此外,净资产为负值或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低于1000万元,也将触发退市机制。
交易类指标: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交易量连续120个交易日低于500万股,或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3亿元(科创板、创业板标准),将被强制退市。
公司治理指标: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或高级管理人员不符合相关规定,或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记载,同样面临退市风险。
市场影响
短期影响:市场加速出清
新规实施后,市场反应迅速。2024年,A股市场共有53家公司退市,较2023年增长14家,创下历史新高。其中,41家公司因交易类指标退市,占比高达77%。这一轮退市潮中,不乏一些曾经的“明星股”。例如,*ST博信因市值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5亿元,锁定退市命运;*ST美讯则因市值连续低于5亿元,成为新规后首家市值退市的公司。
长期影响:市场生态优化
从长远来看,新规的实施将对A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最严“退市新规”将使得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更加及时,一方面,差的公司及时退出市场;另一方面,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经济企业有机会登陆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将得到提升。
万联证券市场策略分析师宫慧菁指出,这意味着基本面表现疲弱、长期亏损、缺乏成长性的公司将逐步被边缘化。这将促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经营质量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从而提升整个市场的投资价值。
案例分析:*ST博信的退市之路
*ST博信的退市历程,是新规实施效果的生动写照。该公司于1997年在A股主板上市,主营业务为装备综合服务和智能硬件。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低迷,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逐年下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自2017年起多数年份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公司因2023年度期末经审计归母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同时,公司还面临控制权不稳定的风险,控股股东持有的13.39%股份已被全部质押及冻结。
2024年1月6日,*ST博信收盘价为1.39元/股,市值仅3.2亿元,已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5亿元。即使后续8个交易日连续涨停,公司也将因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5亿元而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这一案例充分说明,新规下,业绩不佳、治理混乱的公司将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投资者如何应对
面对新规,投资者应理性看待退市风险。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王利表示,上市公司股票是否可能被退市,需要综合公司具体情况作出研判分析,仅凭个别财务指标进行简单对照既不符合退市规则,也容易误导投资者。
即使是存在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也有多种手段可寻求以化解风险。相关媒体报道的36家退市风险警示(ST)公司中,有不少正在或已通过改善经营、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化解退市风险。在2024年年报披露后被实施ST的公司,并不意味着都会退市,这些公司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改善经营、提高质量,化解退市风险。
总体来看,2024年科创板退市新规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向更加成熟、规范的方向发展。通过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市场将逐步淘汰经营不善、治理混乱的公司,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市场整体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