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致水循环紊乱,联合国呼吁加强水资源国际合作
全球变暖致水循环紊乱,联合国呼吁加强水资源国际合作
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变暖正在对地球的水循环造成“严重破坏”,并使数十亿人受到相关灾害的影响。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水资源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的洪灾、飓风、干旱等与水循环相关的自然灾害造成至少8700人死亡,4000万人流离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3万亿元)。
全球变暖如何破坏水循环
全球变暖以多种方式扰乱了全球的水循环:
- 温度升高使得大气可以容纳更多水蒸气,导致一些地区的暴雨更加猛烈;
- 海洋变暖则为台风和飓风等热带气旋提供了更多能量,增强其破坏力;
- 全球变暖还会导致内陆地区水蒸发量增加,并改变降雨模式,从而加剧一些地区的干旱局面。
“全球水监测联盟”由来自全球多所科研院所和私人机构组成,利用数千个地面站点和卫星数据来评估降雨、土壤湿度、河流流量和洪水等关键水资源变量。数据显示,2024年一些关键指标都有变得更加极端的趋势。比如,在降水量方面,与2000年相比,2024年创下月度降水量最高纪录的频率增加了27%,创下日降水量最高纪录的频率增加了52%,创降水量历史新低的频率高出38%。
水资源危机的具体表现
2024年,暴雨引发的洪灾在尼泊尔、巴西和西班牙等国造成了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亚洲和北美地区遭到了超强台风和飓风的袭击;而在地球的另一面,非洲南部、南美亚马孙地区则遭遇严重的旱灾,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火灾频发,河流干涸。“从历史性的干旱到灾难性的洪水,这些极端事件不但威胁人类的生存与生活,还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加剧旱情,导致水资源紧缺,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自当地时间4月11日开始执行限水令。据悉,波哥大9个区域轮流实行每10天停水24小时的政策,旨在将居民用水量减少约11%。但医院、学校等重要机构不受限水令影响。波哥大市长卡洛斯·费尔南多·加兰表示,为波哥大提供70%水源的两个水库目前的水位已降至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市政府将每两周评估一次水库水位和用水量,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限水措施。据了解,波哥大及周边地区约有900万人受到限水令影响。而波哥大居民上一次经历因干旱导致的限水措施,还是在40年前。
就在与哥伦比亚同处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前所未有的水资源短缺近几个月来已经让首都墨西哥城陷入困境。政府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墨西哥城一个主要的供水系统现有供水能力还不到正常状态的40%,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情况最糟糕的时候,部分地区停水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在欧洲,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也因严重干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非洲,干旱更是导致赞比亚、马拉维和津巴布韦等国先后宣布进入“全国性灾难状态”。
国际社会的应对方案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联合国水机制发布的《2024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强调,因水资源问题导致的紧张局势正在全球加剧冲突。为保卫和平,各国必须加强合作,积极达成跨境协议。
教科文组织代表联合国水机制发布的新报告显示,时至今日,仍有22亿人无法享有安全管理的饮用水服务,35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卫生设施。因此,目前距离联合国到2030年确保人人享有这两项服务的目标仍很遥远,人们有理由担心这些不平等现象可能会继续加剧。
2002年至2021年间,干旱影响了14亿多人。截至2022年,全球约有一半人口至少在一年中有部分时段严重缺水;四分之一人口面临“极度”缺水压力,每年使用的可再生淡水超过当地供应量的80%。气候变化预计会加剧这些问题的发生频度和严重程度,对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威胁。
报告指出,跨境水管理合作似乎是维护和平的有力工具。通过为各方定期对话创造条件并建立必要的法律框架,这种合作有可能解决大多数与水有关的争端,从而防止出现或加剧更大范围的冲突。
2002年,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签署《萨瓦河盆地框架协定》(FASRB)。这是东南欧第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多边协定,它成功为区域可持续水管理奠定了基础。如今该协议已成为维护萨瓦河盆地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世界其他地区的范例。
此外,乍得湖水量曾在60年间锐减90%,给该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带来多重挑战。所幸近年来,喀麦隆、乍得、中非、利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为乍得湖流域委员会(LCBC)注入新活力。委员会的任务得到扩大,以确保最有效地利用流域水资源,协调当地发展,并防止国家间和当地社区间冲突。今天,委员会已是应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具体需求的最佳机构。
报告指出,这两个例子凸显了一个事实:即便在复杂局势下,各国仍然能够通过国际合作及联合国体系的支持,制订并实施关于水资源利用和共享资源管理的公平且平等的政策。
未来展望和建议
面对全球变暖带来的水资源危机,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防洪能力:通过建设防洪设施、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等措施,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发展抗旱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培育耐旱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
完善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气象、水文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减少灾害损失。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跨境水资源管理合作,签订更多公平的水资源共享协议,共同应对水资源危机。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对气候变化和水循环的研究,提高预测和应对能力。
全球变暖下的水资源危机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我们携手应对。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所说,“如果我们想要守护和平,就必须立刻行动,不仅要保护水资源,还要加强这一领域的地区和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