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石堨和江湾村:古村落里的那些事儿
婺源石堨和江湾村:古村落里的那些事儿
2024年4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传来:婺源石堨入选2024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位居榜首。这一消息不仅让婺源人欢欣鼓舞,也让世人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这片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土地。
石堨:千年水利工程见证农耕文明
石堨,这座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古老水利工程,见证了婺源的沧桑巨变。作为一项延续千年的水利工程,石堨不仅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更是婺源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见证。
在婺源,像石堨这样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作为原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婺源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个、中国传统村落30个,各级古村落101个,古建文物3810处。这些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婺源的山水之间,共同构成了这座“徽文化大观园”。
江湾村:千年古镇的文化传承
如果说石堨见证了婺源的水利文明,那么江湾村则展现了婺源的人文魅力。这个始建于北宋的古村落,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婺源的代表性古村落之一。
走进江湾村,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村中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鳞次栉比,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近年来,江湾村不仅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更成为了全国卫生乡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江湾村的发展,是婺源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婺源县财政每年安排古村落、古建筑保护专项资金,从2012年的100万元/年增加到现在的1000万元/年。2023年,婺源维修中国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187幢,共投入维修资金1379万元,其中县级古建筑保护专项资金545万元,村民自主配套资金834万元,创历史新高。
古村落保护的婺源模式
婺源的古村落保护工作,不仅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婺源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利用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试点契机,全域规划、全域统筹,让城乡处处烙印生态理念。同时,完成婺源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既留住一砖一瓦,也守护一草一木。
在保护的基础上,婺源还积极探索古村落的活化利用。通过引进专家学者、旅游创客等“高人”“新人”,为传统村落注入新活力。如今,婺源形成了以理坑为代表的写生艺术区、以甲路为代表的纸伞非遗区、以大畈为代表的歙砚产业区等“一区一特色”,开辟了“传统村落+民宿度假”“传统村落+影视文创”“传统村落+电商直播”等“一村一产业”。
结语
石堨和江湾村,一为水利工程,一为人文古镇,它们共同见证了婺源的千年沧桑。如今,在婺源人的努力下,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得到了有效保护,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们不仅是婺源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