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力量:从伤害中成长,珍惜真正的朋友
感恩的力量:从伤害中成长,珍惜真正的朋友
感恩,这个简单而深刻的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中,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珍视与理解。无论是在西方的感恩节,还是在东方的各种节庆中,感恩都是一种普遍的情感表达,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研究表明,感恩在心理健康、情感福祉以及社会关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心理学家发现,感恩能够显著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减轻焦虑与抑郁的症状,促进良好的社会互动。
感恩的多重意义
在节日季节,感恩的氛围尤为浓厚。许多专家指出,感恩不仅仅是对他人给予的回馈,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常常表达感恩的人生活得更快乐,心理健康状况更佳。通过感恩日记等实践,人们能够更好地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增强对生活的满意度。感恩的力量不仅限于个体,它还能够在社区中产生连锁反应,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促进社会的和谐。
在心理健康领域,感恩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工具。研究表明,感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提升情绪智力。情绪智力的提升使得个体在面对生活挑战时,能够保持更积极的心态,从而更有效地处理压力和焦虑。实际上,感恩的实践不仅仅是节日的专属,它可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的感恩练习,比如每天写下三件让自己感激的事情,我们可以逐步培养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此外,感恩在促进社会关系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家庭中,感恩能够增强亲密感和理解;在工作环境中,感恩文化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员工士气和团队合作。研究显示,表达感恩的员工更有可能感到满意和忠诚,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这种正向循环不仅对个人有益,也为组织和社区创造了更为积极的氛围。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感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感恩如何通过提升幸福感、减轻焦虑与抑郁,来影响个体的情感智力和主观幸福感。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实践建议,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融入感恩的理念。
如何识别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会支持你。如果你很开心,他们会为你感到开心;如果你很沮丧,真正的朋友不会嘲笑你——他们会试着帮助你。
真正的朋友是诚实且值得信赖的。你可以相信他们会跟你说实话——即使有时候说实话很难。真正的朋友不会对你说谎,也不会怂恿你去说谎。
真正的朋友会用和善的言语跟你说话及谈论你。如果他们让你难过,真正的朋友会道歉,而且不会再这么做。
真正的朋友会聆听你说话。他们会在必要时给你真诚的忠告。
真正的朋友会帮助你选择正义。十二使徒定额组江长老说:「真正的朋友不会要求我们去看、做、吃、喝或使用会伤害自己或别人的事物。最好的朋友会帮助彼此成为最好的人。」
从伤害中成长
我们如何处理痛苦和困惑,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自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直到生活给了他一记重拳。正面积极的过去,跟你的真实际遇关系不大,你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决定告诉自己什么样的故事;你的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
在被迎头痛击之前,每个人都有一套计划。
著名的创伤专家彼得·列文(Peter Levine)博士指出:「创伤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而是发生在我们缺乏一位富有同理心的目击证人时,那些深藏在内心的东西。」
这位警官便是我的「一位富有同理心目击证人」,他帮助我处理震惊和痛苦,他允许我哭泣,并帮助我积极主动地建构这次的经历。
你如何赋予过去意义,将影响现在和未来。
当你把过去设定成负面故事时,你将依此做出反应,以此当成你的目标。你的目标会变得短视、以回避为导向,因为你想要逃避当前的痛苦。
但是当你选择正面积极的过去和振奮人心的未来时,你的情绪会更健康。正面积极的过去,跟你的真实际遇关系不大,你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决定告诉自己什么样的故事;你的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
你的过去基本上是一个「意义」,至于现在和未来自我会产生什么样的意义,取决于你创造出什么样的过往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时间的整体性比顺序性更重要。人们常把时间想成自我们身后流逝的过往,当下是活着的现在,以及摆在我们前方的未来。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共存的。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曾说:「过去永不消亡,甚至还没过去呢。」
我们的过往叙述,对未来的目标和希望影响很大,而当下的状态,又攸关着重要的过往叙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日趋成熟,我们会以不同的视角来重新建构记忆。我们可以刻意选在积极正向的情绪和安全的环境中、身边围绕着值得信赖的人来重塑一段记忆。
心理学家布兰特·史莱夫(Brent Slife)曾在《时间与心理学的解释》(Time and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一书中指出(粗体字是作者画的重点):
我们根据当下的心理状态,重新解释或重新建构我们的记忆。与其说过去造就现在的意义,不如说现在造就过去的意义才更贴切……我们的记忆并非「储存完整」的「客观」实体,而是我们当下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当下的情绪和未来的目標,对记忆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想要拥有更大的未来,就要有個更好的过去。
你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定义和重新塑造你的过往叙述。随着你愈發成熟,即便是最艰难的时刻,你也會以敬畏和喜悦的心情看待遭遇的事件。而且你会爱上这些时刻,因为它们不断地教會你一些事情,并且赋予人生的意義。
人生确实不易,痛苦乃是过程的一部分。每一个人——无论社经地位、种族或任何其他因素——一生中都会经历巨大的情感痛苦。例如:失望、梦想破灭、期望未能实现、可怕的亲身经历、随口说出的狠话和批评,甚至是我們自己犯错所造成的创伤。
我们如何处理痛苦和困惑,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自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允许生活的痛苦吞噬自己,那么你的主要目标就会变成透过上瘾和分心来麻痹自己,因为你不愿意诚实地面对并转化这些情绪。
若你能有效排解痛苦和伤害,它们反倒会成为影响力强大的老师。最艰难的时刻促使你从生活中真正地学习,全心投入于更好的事物。事实上,当「不改变的痛苦」变得比「改变的痛苦」更无法忍受时,自我改变就发生了。
把痛苦转化为收获,将大大提升你的「未来自我」。
要重新定义一个经验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但转变也可能发生在一瞬间。以你为心中赋予生命力的泉源,可以透过刻意练习发展出一项技能:把所有过往经验,正向积极地重新构建为一项收获。只要多加练习,你便能更快、更好地将痛苦转化为成长和目标。
你的痛苦可以助燃你的目的,引导你去帮助别人,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创伤后成长」,发生在人们主动面对痛苦,选择以感恩的态度看待它时。
感恩的力量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它在心理健康、情感智力和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简单的感恩练习,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积极的心态,提升幸福感,减轻负面情绪,从而改善整体的心理健康。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下的感恩实践,了解感恩如何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价值观,促进人际关系和社区建设。
在各大宗教中,感恩的表达方式和实践各具特色,却又有着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等宗教都强调感恩的重要性,认为它不仅是对上帝或宇宙的感激,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社区建设的桥梁。
首先,在基督教中,感恩的传统根植于对上帝的崇拜和对生活中祝福的认可。每年的感恩节不仅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更是一个反思和感激的机会。基督教的教义强调“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帖撒罗尼迦前书 5:16-18),这不仅是对神的感恩,也是对生活中每一个小幸福的重视。许多教堂在感恩节期间举行特别的感谢礼拜,鼓励信徒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这种实践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也让人们在分享中找到了共同的价值和信仰。
犹太教则在感恩的表达上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犹太教的信徒每天早晨都会进行“晨祷”,其中包含对上帝的感谢。同时,在周五的安息日(Shabbat)晚餐中,家庭成员会围坐在一起,分享过去一周的感恩时刻。这种家庭聚会不仅是对上帝的感恩,也是对彼此关系的重视。犹太教的教义强调感恩与责任的结合,信徒们被鼓励在生活中实践善行,以此来回馈社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在伊斯兰教中,感恩(Shukr)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信仰表现。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祷告和赞美(Hamd)来表达对真主的感激。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