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宏观经济?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宏观经济?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旨在推动AI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中金研究院与中金公司研究部联合发布的《AI经济学》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产业端AI的需求市场规模将达到9.4万亿元,2035年为10.5万亿元,2050年为23.9万亿元。AI的引入将为我国带来的GDP额外提升,在2030年约4.8万亿元,2035年约12.4万亿元,2050年约50.4万亿元。
AI推动产业升级
山东省工信厅近日发布了50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案例,涵盖能源、制造业、物流等多个领域。例如,基于天智工业大模型的跨行业创新包括多种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如能源、制造业及物流等。这些案例展现了AI技术如何打破行业壁垒,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一家物流企业通过AI大模型分析运输数据,从而优化了配送路线,大幅减少了运输成本和时间,同时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在工业领域,AI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完成重复性、繁琐的任务,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和精度。AI技术还可以通过对生产过程的预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从而避免生产中断和损失。
AI激发新消费需求
尼尔森IQ发布的《通往2025:中国消费者展望》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消费者的购物决策,多数中国消费者乐意在消费决策中依赖人工智能的推荐和帮助。2024年1-9月,中国健康可穿戴设备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4%,其中带心率、血氧、血压检测功能的相关商品销售额同比增幅分别达28%、35%、26%。此外,宠物相关产品市场也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将达到3040亿元,而到2026年预计达到3613亿元。
AI促进投资和出口增长
当前的人工智能热潮可能会成为2025年亚洲出口的最大助推力。75%的半导体生产能力和关键材料供应都集中在亚洲,使该地区成为人工智能热潮的中心。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出口持续强劲,很可能会抵消其他地区缺乏强劲“顺风”的影响。
AI技术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投资。中金公司建议构建两类创新金融模式:算力等基础设施追赶需要“大企业+大银行+大政府”的追赶式创新金融模式;大模型商业应用可考虑构建“中小企业+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引领式创新金融模式。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作为新动能,正在全方位推动宏观经济的发展。从产业升级到消费变革,从投资增长到出口提升,AI技术的应用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