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公共场所安全检查攻略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42: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公共场所安全检查攻略

随着2025年春节的临近,各地纷纷启动公共场所安全检查行动,以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此次安全检查涵盖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和公共场所卫生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排查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01

消防安全检查

春节期间,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尤为重要。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安全提示,各类建筑、公共场所、厂房、车间、宿舍等重点区域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的“生命通道”问题,必须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及时清理堵塞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

此外,涉及多主体、多业态的“厂中厂”企业需要重点检查“一键响铃”报警装置的安装和正常工作情况。工贸行业要重点排查危化品超量超范围储存、禁忌物混存混放等问题。各类小场所应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的消防、用火、用电、用气等全方位安全自查。

02

交通安全检查

2025年春运将于1月14日开始,公安部结合往年春运期间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对2025年春运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研判,并发出交通安全提示。综合交通出行特征、道路货运流量、气象预测预报等情况,春运道路交通安全面临五个方面突出风险:

  • 自驾出行事故风险:相关部门预测,今年春运跨区域自驾人员出行规模预计将达到72亿人次左右,疲劳驾驶、分心驾驶、超速超员概率大,交通安全风险突出。

  • 旅游出行安全风险:春节假期延长为8天,探亲、旅游出行明显增多,部分家庭选择“人休车不休”,易导致身体疲劳状态下驾驶车辆,存在安全风险。

  • 客货运输交织风险:今年春运道路客运高峰将呈现“来得早、时间长”特点,中短途客运、旅游客运,以及网约车、拼车、包车、异地租车等个性出行需求集中释放,风险点增多。能源保供、民生物资等货运需求旺盛,客货运输交织,安全风险加大。

  • 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风险:农村进入一年中人车流量最为集中的时段,交通环境更加复杂,赶集庙会、走亲访友等出行增多,酒驾醉驾、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等肇事违法增多。一些返乡人员不适应山区路窄、弯急坡陡、临水临崖路况,易发生交通事故。

  • 恶劣天气交通安全风险:冬季天气形势复杂多变,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频繁,对春运交通出行和安全影响大。

公安部提示,自驾车辆出行应提前了解交通路况、天气预报和安全提示,合理安排出行时间、路线,尽量错峰出行。出行前要提前检查车况,驾车时要集中精力,不分心驾驶,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要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切勿酒驾醉驾。

03

食品安全检查

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阳江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树立科学健康消费理念。

  • 采购渠道要正规:采购食品应选择具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超市、商店以及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集贸市场等销售场所。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留心观察食品外包装上的标识,查看食品的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等标识是否清楚、齐全,外包装是否整洁,有无破损,是否在保质期限内。选购散装食品(食用农产品除外)时,应观察用于盛放食品的容器是否注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不选购无标签标识、外观性状不正常、超过保质期的散装食品,不徒手随意接触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购买肉类产品时,应选择来源合法、经过严格检疫的肉类及制品。消费者购物后应妥善保存发票等有效购买凭证,作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维权凭证。

  • 集中聚餐要谨慎:拒绝食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及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制品。要谨慎选择食用生食海产品、湿粉类、凉菜冷食等高风险食品;湿河粉、米粉(线)等谷类发酵制品、泡发的木耳或银耳等,尽量在购买当天或泡发当天食用完,凉菜要现做现吃。正确烹调四季豆、扁豆等豆荚类食品以及肉、禽、蛋、海鲜、豆浆,确保烧熟煮透。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动植物,比如野生蘑菇、河豚鱼、织纹螺以及一些可能具有毒性或有寄生虫风险的产品。选取五指毛桃等材料煲汤的,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煲汤材料。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承办者应当主动向所在地村(居)委申报聚餐活动情况,主动接受、积极配合相关人员的指导,并按照指导落实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认真落实食品的采购、运输和贮存要求,科学确定聚餐菜单,规范加工制作过程。

  • 外出就餐要谨慎: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不要到无证小店和街边小摊就餐。慎食高风险食品,若选择食用凉菜、熟食卤味和生食水产品等冷食、生食类食品时,应注意查看食品经营单位是否具有经营相关冷食和生食类品种项目。禁止食用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和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禁止以家畜家禽名义食用野生动物。鼓励公筷分餐,抵制浪费。聚餐应使用公筷、公勺,鼓励分餐制,避免交叉污染。要杜绝攀比消费,树立节约意识,应适量点餐、适量取食、餐后打包,坚决杜绝爱面子、讲排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现象,践行“光盘”行动,树立健康、文明餐饮新风尚。

  • 网络订餐莫大意:查看商家证照信息、菜品原材料、店铺评价,不要仅仅关注菜品评价,谨慎下单。尽量选择近距离的餐饮单位订购,以缩短食物运送时间。收到餐食后,查看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有被开启的痕迹、食品是否被污染等,并及时加工或食用,勿长时间存放。不网购凉菜、生食食品和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

  • 保健食品消费要警惕:不轻易参加免费茶话会、免费旅游等活动;不要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不要相信虚假夸大保健食品功效的宣传广告。购买保健食品要认准“蓝帽子标识”,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疗疾病。警惕保健食品消费陷阱、金融理财消费陷阱、旅游出行消费陷阱和养老生活消费陷阱。老人、儿童就餐时,应注意食物多样、粗细搭配。含油量较高的食物,心脏病、“三高”患者等人群,应尽量少吃,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健康食品。不暴饮暴食,限量饮酒,以免造成胃肠的不适,甚至消化系统或其他疾病的发生。

04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春节期间,宾馆饭店、寄宿制中小学等人员密集场所需要特别关注安全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场所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安全意识提升:所有工作人员和公众都应提高安全意识,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危险。

  2. 场所安全评估:定期对场所进行安全评估,了解并列出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3. 消防设备检查:确保所有的消防设备处于正常运作状态,定期进行检测与维护,必要时进行更换。

  4. 紧急逃生通道规划:场所内应当设置明显、易于识别的紧急逃生通道标识,确保人员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5. 培训应急预案: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使其熟知在意外情况下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05

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室内空气质量

    • 化学污染物检测:检测甲醛含量,它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家具等,长期接触可能会刺激呼吸道等。还有苯系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常见于油漆、涂料等装修材料,过量的苯系物会对人体造血系统等造成危害。检测氨的浓度也很重要,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等可能会释放氨。
    • 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测空气中细菌总数,它能够反映空气的污染程度。还有溶血性链球菌,这种病菌可通过飞沫等传播,引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 其他气体检测: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在人群密集场所,通风不良时二氧化碳浓度易升高,会使人感到气闷、头晕。同时也会检测一氧化碳,其来源主要是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2. 微小气候检测

    • 温度和湿度检测:合适的温湿度让人感觉舒适,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温湿度要求有所差异,例如酒店客房温度一般在22 - 25℃,游泳馆的湿度通常比较高。
    • 风速检测:主要检测通风口、过道等位置的风速,确保室内通风良好,及时排出污浊空气,补充新鲜空气。
  3. 公共用品卫生检测

    • 微生物检测:对公共用品例如毛巾、床上用品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检测,这些病菌易在人群间交叉传播,引发皮肤病等。还有对公共洁具进行检测,如马桶座圈上的微生物情况。
    • 清洁度检测:检测餐具表面的清洁程度,查看是否有食物残留、污渍等情况。

春节公共场所安全检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我们才能确保春节期间的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营造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氛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