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诗词打卡挑战,你敢来吗?
西湖十景诗词打卡挑战,你敢来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笔下的西湖,千年来,西湖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数不尽的诗词歌赋。
西湖十景,作为杭州西湖的标志性景观,不仅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也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这十处绝美景观,每一处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沉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春日苏堤,柳絮飘飞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这是明代诗人杨周笔下的苏堤春晓。苏堤,全长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柳阴深霭玉壶清,碧浪摇空舞袖轻。林外莺声啼不尽,画船何处又吹笙。”明代诗人万达甫的《柳浪闻莺》则描绘了春天柳树和黄莺的啼鸣为特色的美景。春季柳丝飘动,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
夏日荷香,鱼戏莲叶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明代诗人王瀛的《曲院风荷》将夏日荷花盛开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曲院风荷以湖景、荷景著称,夏日荷花盛开,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清代诗人许承祖的《花港观鱼》则展现了夏天西湖的鱼戏莲叶的美景。花港观鱼以花家山麓的小溪和溪中落英飘落的景象而得名,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
秋日月色,山景如画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宋代诗人孙锐的《平湖秋月》将秋天西湖的月色描绘得如诗如画。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一,秋季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清代诗人陈糜的《双峰插云》则展现了秋天西湖的山景。南高峰和北高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5千米,每当云雾弥漫,两峰时露双尖,宛如峰插云霄。
冬日雪景,钟声悠扬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明代诗人杨周的《苏堤春晓》中的诗句,虽然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但其中的意境与冬天的断桥残雪相得益彰。断桥残雪是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明代诗人万达甫的《南屏晚钟》则展现了冬天西湖的钟声。南屏晚钟,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
西湖十景,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每一景都凝聚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为了让更多人感受西湖的魅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特此发起“西湖十景诗词打卡挑战”。活动规则如下:
-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 打卡方式:参与者需在不同季节前往西湖十景中的任意景点,创作或吟诵与该景点相关的诗词,并拍照留念。
- 参与方式:将打卡照片和诗词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带上话题#西湖十景诗词打卡#,并@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
- 奖励机制:每月评选出最佳诗词创作奖和最佳打卡照片奖各一名,颁发精美礼品。活动结束后,将评选年度最佳诗词打卡达人,获得神秘大奖。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让我们一起漫步苏堤,聆听南屏晚钟,欣赏三潭印月,感受雷峰夕照,在诗词的浸润中,领略西湖十景的绝美风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