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胃药:温中散寒又制酸,夏季胃痛有良方
海洋胃药:温中散寒又制酸,夏季胃痛有良方
夏季是瓜果丰收的季节,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水果大多性质寒凉。同时,各式各样的冷饮也层出不穷。在这段时间里,频繁地摄入冷饮和寒凉食物,很容易损伤脾阳,进而导致胃痛、泛酸、腹泻等不适症状。为了缓解这些症状,可以考虑服用一种名为“海洋胃药”的中成药。
在炎炎夏日,热气弥漫于天地之间,此时享用一块西瓜,其清凉之感能为人带来舒缓。然而,对于脾胃虚寒者而言,运化西瓜带来的寒气却是一项挑战。夏季阳气外散,脾胃功能相较其他季节更为虚弱,寒气的侵袭会进一步耗损脾阳,从而容易引发脾胃不和的问题。
夏季是瓜果丰收的季节,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水果大多性质寒凉。同时,各式各样的冷饮也层出不穷。在这段时间里,频繁地摄入冷饮和寒凉食物,很容易损伤脾阳,进而导致胃痛、泛酸、腹泻等不适症状。为了缓解这些症状,可以考虑服用一种名为“海洋胃药”的中成药。
海洋胃药有什么功效?
海洋胃药:干姜、胡椒、黄芪、白术、牡蛎(煅)、海星、瓦楞子(煅)、枯矾、陈皮。
脾胃虚寒,即指脾胃的阳气匮乏。在此背景下,干姜成为一味关键药材,其具备温暖脾胃、补充阳气的功效。
中药材中,干姜与生姜虽同属于姜类,但性质和应用略有差异。若将生姜形容为辛辣,那么干姜则更为老辣、深沉。干姜的药效更为持久且深厚,其主要功效在于固守,能够长时间聚焦于脾胃区域,持续散发出温热之力。因此,对于深层的寒气,干姜是温煦和驱散的最佳选择。
胡椒,不仅是烹饪中的调味品,更在中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制作汤品时,人们常会添加些许胡椒粉来提味。虽然入口时带有辛辣感,但随后胃部会感到温暖舒适。这是因为胡椒具有化解阴寒、调动气血的特性。古人曾赞誉胡椒能“宣散冷气”,有效化解胸中的寒痰与冷气。
胡椒具有行散温通的特性,其辛温之气能迅速散布至全身,为身体带来温暖。它拥有强大的散寒能力,能有效地驱散体内的寒邪。
黄芪与白术则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的症状。脾气虚与脾阳虚紧密相连,脾气虚持续恶化可能导致脾阳虚。换言之,脾阳虚的患者往往同时存在阳虚和气虚的问题,体内气息也有所不足。因此,在温阳散寒的同时,补充气息也至关重要。
陈皮则起到行气的作用。由于寒性会导致气机凝滞,阻碍其正常流动,从而引发气机拥堵。加入陈皮,可以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行。
当陈皮与白术、黄芪结合使用时,芪、术负责补气,而陈皮则负责行气,这种通补结合的策略能够确保在补气的同时不造成气滞,行气的同时也不耗损气息。
牡蛎、海星和瓦楞子都是海洋生物,作为中药材,它们能够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发挥制酸止痛的功效。特别是牡蛎和瓦楞子,它们实际上就是贝壳,经过火煅之后,药性变得更为温和,收敛制酸的效果也更为显著。
枯矾作为一种矿物药,其味酸涩,能有效止泻。
从植物药到矿物药,再到海洋药,这些丰富的药材都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这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广泛包容性。
综上所述,海洋胃药不仅能够益气健脾,还能温中散寒。
如果你在这段时间内因为摄入过多冷饮或寒凉食物而感到胃部不适,服用温暖的药物能够缓解症状,那么附子理中丸也是一个选择。
附子理中丸的温补效果更为显著,适用于治疗因虚寒引起的腹泻、胃痛以及四肢不温等症状。而海洋胃药的特点在于其制酸作用较为突出,如果您有明显的泛酸症状,可以选择它来进行调理。
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