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药师|眩晕症常用药物「倍他司汀」的正确用法
京城药师|眩晕症常用药物「倍他司汀」的正确用法
倍他司汀是治疗眩晕症的常用药物,但很多患者对其并不十分了解。本文将详细介绍倍他司汀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倍他司汀是什么药物?
倍他司汀是组胺H1受体弱激动剂、H3受体强拮抗剂,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脑干、内耳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并减轻膜迷路积水的作用;另外,还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前庭代偿。
倍他司汀有哪些应用?
倍他司汀应用于眩晕类疾病,可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即耳石症)复位后有慢性头晕或者残留前庭症状的BPPV患者和BPPV反复发作的预防性治疗;用于预防梅尼埃病发作,常规剂量为18~36 mg/d;在前庭性偏头痛中的应用,主要用于发作期症状控制和促进前庭代偿;在前庭神经炎(急性单侧前庭病)中的应用可以改善眩晕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血管源性眩晕/头晕中的应用可以改善脑血流量和有助于前庭康复。
倍他司汀制剂的“双胞胎”
倍他司汀包括盐酸倍他司汀和甲磺酸倍他司汀。
盐酸倍他司汀用于梅尼埃病,并可用于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所致的体位性眩晕、耳鸣。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此外能增加耳蜗和前底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闭感,还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外液的吸收。
甲磺酸倍他司汀是循环改善剂, 能特异性增加大脑、脑干内血液循环及内耳微循环,消除内淋巴水肿,临床上主要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头晕和眩晕,治疗作用显著。相比于盐酸倍他司汀,甲磺酸倍他司汀与受体(H1、H3)的结合率相对更高,且餐后用药的胃内溶解度更高。
甲磺酸倍他司汀与盐酸倍他司汀在临床用药适应证、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均相似。
2023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修订倍他司汀制剂说明书的公告》,对倍他司汀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过量内容做了新的要求。
用药前应该注意什么?
如果患者存在以下情况,则不能使用倍他司汀,请将所有已确诊的疾病及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告诉医生:
- 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 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
- 胃溃疡活动期患者禁用。
- 儿童禁用。
-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支气管哮喘病史和低血压的患者慎用。不要与抗组胺类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联合使用。
如何正确使用药品?
- 最好与食物同时服用,以避免胃部不适。
- 请在每天同一时间服用,用药一段时间才会见到效果,可能需要2周时间,应该坚持用药。
服用此药偶有口干、胃部不适、心悸、皮肤瘙痒等症状,个别病例偶有恶心、头晕、头胀、出汗等症状,一般不影响继续服药。但当用药过量可能出现嗜睡、腹痛,甚至惊厥、肺部或心脏并发症,这种时候要立即停药,马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