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破百亿,安化黑茶入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试点
年产值破百亿,安化黑茶入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试点
近日,安化黑茶成功入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试点项目,再次彰显了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的地位。这一消息不仅为安化黑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让人们重新聚焦于这片承载千年匠心的神奇树叶。
千年匠心,一脉相承
安化黑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被称为“渠江薄片”的茶叶就已经作为朝廷贡品。据《安化县志》记载,自宋代熙宁五年(1072年)置县起,安化就开始设立茶场制茶。明代嘉靖年间,“黑茶”一词首次出现,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销往西北地区。清代道光年间,天尖和贡尖成为皇室贡品。2008年,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安化黑茶的制作工艺独特,以安化云台山大叶种、槠叶齐等适制安化黑茶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过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烘焙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使得安化黑茶具有干茶色泽黑褐油润、滋味醇和或微涩、汤色橙黄、略带独特松香的品质特征。
产业腾飞,惠及民生
近年来,安化黑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3年,安化黑茶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35.72亿元,近3年年均增速达16.28%。目前,集群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安化黑茶产业正从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在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方支持下,安化县黑茶制造产业集群在20余家企业推广应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新模式试点,建设“5G+全连接数字化工厂”示范工厂,实现生产加工装备的升级换代,加快推动集群企业数字化转型。
香飘四海,名扬天下
安化黑茶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黑茶内销量达42.63万吨,内销额达321.35亿元。在出口方面,2022年我国黑茶出口量为350.78吨,主要出口到蒙古、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地。其中,蒙古占比最高,达42.3%,其次是香港(33%)和马来西亚(17.1%)。
茶旅融合,文化新生
安化县深度推进“茶为基础、旅为媒介、文为内涵、体为活力、康为延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多产业齐头并进。目前,企业在重点打造以雪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茶旅融合新高地,开发茶食、茶药、茶瓷、茶保健、茶日化、茶旅游等新产品,推动24小时健康茶生活成为常态,构建新形势下全生态链渠道。
此次入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试点项目,不仅是对安化黑茶高品质的认可,也是对其传承千年的匠心精神的肯定。安化黑茶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