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改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五大对策出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25: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改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五大对策出台

在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实现运营管理的核心目标?本文从明确目标定位、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体系、推动内部流程管理精细化、强化经济管理年活动以及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旨在提升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

在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的运营挑战日益凸显。药品、耗材取消加成、检查检验结果互认、DRG/DIP付费改革、医保飞检和大型医院巡查等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医院合理收费,但也使得医院持续良性运营面临压力与挑战。近年来,公立医院收不抵支现象频发,债务高企、拖欠薪酬、能耗支出大等问题时有发生。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亟需彻底扭转「重资源获取、轻资源配置」「重临床服务、轻运营管理」的倾向,提升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向强化医院内部管理要效益。

明确运营管理的目标定位

公立医院应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明确运营管理的目标定位。传统粗放式发展导致医院运营管理目标定位不清、层级模糊,影响了投入产出效率。通过明确目标定位,医院可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确保每一项投入都能最大化地服务于医院的战略目标。例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关键科室和技术的发展,同时兼顾其他部门的基础需求,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构建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为了提升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益,需要构建一个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这意味着将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确保财务数据能够准确反映业务运作的真实情况,并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具体措施包括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等。通过这样的体系,医院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规划资金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不必要的开支,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推动内部流程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内部流程管理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内部流程的精细化、规范化。一方面,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系统(EMR)、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等,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人为错误;另一方面,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服务指南,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为管理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强化经济管理年活动的作用

自2020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了「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工作,旨在引导公立医院合理控制负债率,提升整体运营效益。2024—2025年度的重点工作任务更加注重以信息化为抓手,明确了五大重点工作任务。这些任务不仅强调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要求,如持续加强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参与经济管理年活动,公立医院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和发展趋势,确保医院的长期稳定运行。

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三明医改模式因地制宜推动改革不断迭代升级,经得起历史、实践与理论检验。各省以地市为单元认真推广这一经验,动态推进改革取得成效。通过学习和借鉴三明医改的成功经验,公立医院可以在优化流程的同时推动学科创新,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升。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运营难题,还能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核心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明确目标定位、构建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推动内部流程管理精细化、积极参与经济管理年活动以及推广先进改革经验。只有全面权衡各种因素,才能有效提升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通过上述措施,公立医院不仅能够克服现有挑战,还能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