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变动下的风险管理:从规则怪谈到企业实践
规则变动下的风险管理:从规则怪谈到企业实践
规则怪谈以其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变化性,为读者带来了神秘感和探索空间。同样,在商业世界中,规则的变动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企业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识别和应对规则变动带来的风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规则变动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侧重于战略和经营目标,需要识别和管理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风险。例如,战略风险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如市场进入失败、竞争对手策略变化等;市场风险则涉及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如市场需求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风险管理:
- 风险识别: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识别潜在风险
-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 风险控制:制定应对策略,如签订长期供应合同或使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
- 风险监控:持续监控风险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在规则变动风险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侧重于运营和财务目标,关注内部风险,如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合规管理则侧重于实现经营管理层面的合规目标,主要涉及违规风险。
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在应对规则变动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内部控制通过流程控制和制度建设,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 合规管理确保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避免违规风险
案例分析:美国反规避调查
近年来,中国的光伏产业迅猛发展,逐步成为具有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而美国、欧盟等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光伏产业的目的,则多次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2022 年 4 月 1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立案公告,调查中国光伏生产商通过将部分加工组装行为转移到泰国、柬埔寨、越南和马来西亚以规避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行为。此次调查涉及天合、阿特斯、协鑫集成、隆基、晶科、晶澳、腾晖、正泰等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品龙头企业。2023年8月18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终裁,认定比亚迪、隆基、阿特斯、天合和新东太阳能在内的五家公司存在规避行为,其通过泰国、柬埔寨、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出口将被征收惩罚性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美国反规避调查主要由美国商务部和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署负责,涉及四种规避形式:
- 在美国进行加工组装
- 在第三国进行加工组装
- 微小改变
- 后期开发
以美国商务部对越南耐蚀钢发起的反规避调查为例,越南企业HSG和TDA从中国进口冷轧钢和热轧钢,经过冷轧和电镀等工序,制造出耐蚀钢。美国商务部认为,HSG和TDA的加工是“微小且不重要”的,因为其需要消耗的物料、能源、劳动力、资金相比中国生产冷轧钢和热轧钢所需投入的物料、能源、劳动力、资金,微不足道。中国生产冷轧钢和热轧钢投入的物料、能源、劳动力、资金,占了成品耐蚀钢价值的绝大部分。
应对规则变动风险的策略
面对规则变动带来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机制
-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流程规范和制度执行
-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共同识别潜在风险
- 密切关注政策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 加强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沟通,获取最新政策信息
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有效识别和应对规则变动带来的风险,减少损失,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