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器官移植术后如何预防慢性排斥?专家解读防治要点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1: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器官移植术后如何预防慢性排斥?专家解读防治要点

器官移植术后,最让患者担心的就是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那么患者应该如何防治呢?

临床上将排斥反应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在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

什么是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一般发生在手术6个月以后。其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 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多次的急性排斥
  • 环孢素或他克莫司剂量长期不足
  • 术后并发症等

在移植半年以后,随着排斥药物用量的减少,移植受者的免疫功能也逐渐恢复到了正常人的水平。但此时仍需要注意慢性排斥的问题,其症状可归纳为“三高一低”:

  • 血肌酐升高
  • 血尿升高
  • 尿蛋白升高
  • 尿量逐渐降低

还可伴有肾区肿痛、关节酸痛等。

慢性排斥反应如何治疗?

对于已经进展为慢性活动性排斥反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肾移植临床治疗中,常采用在移植肾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其临床表现,积极寻找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部分病例的病情可能会得到缓解和稳定,甚至好转。

同时在术后加强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的管理,调整和优化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慢性排斥反应?

  1. 严格按照移植医生处方服药,不可随意自行减药、停药。
  2. 避免过度劳累、熬夜、淋雨受凉、病毒感染等。
  3. 遵照医嘱监测重要体征,如每日早晨及午后测量体温、每日早晨记录体重、监测血压、准确记录24小时的尿量。
  4.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移植肾区,避免硬物碰撞;注意移植肾的大小、软硬度及有无疼痛;保持营养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适度运动锻炼。
  5.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且不要接种减毒活疫苗。

特别注意以下“排斥信号”:

  1. 移植肾肿大、压痛、刺痛或伸直下肢感觉有牵引痛;
  2. 体温升高、尿量明显减少、体重增加;
  3. 血肌酐、血压、尿蛋白升高;
  4. 不明原因的乏力、腹痛、头痛、畏寒、疲倦、食欲减退、关节酸痛、心动过速、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等。

结语

如果发生了慢性排斥反应,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总之,面对排斥反应,要采取预防+监测+及时治疗的原则。一定要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才能确保移植肾功能的持久、正常。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J]. 器官移植,2019,10(5):505-512.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