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学会&农业农村部联手推广健康饮食
中国营养学会&农业农村部联手推广健康饮食
202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不仅涉及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涵盖拓宽食物来源、提升生产方式、改进消费习惯等多个方面,是覆盖国民营养与健康、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战略。
在此背景下,中国营养学会于2024年6月发布《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提出以“食养、食疗和营养治疗”为技术措施,推广“食养食疗”工作模式和同防共治“智疗”路径,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力度,满足慢性病患者健康需要。
“食养是良医”:慢性病防治的新理念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慢性病仍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威胁人类健康的巨大挑战,加强慢性病防治迫在眉睫。研究显示,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措施。
目前,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近年来慢性病的死亡率持续上升,2021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其次为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的高发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刻不容缓。
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改善全民营养,有效防治慢性病,2023年初,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中国营养学会提出了“食养是良医”的概念,强调积极发挥食养、食疗、营养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食养食疗:从传统到现代的健康智慧
食疗在中国历史悠久,我国商周时期食养理念已现雏形。经过历史的沉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考查久服或多服的安全性基础上,先后公布了102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白皮书也介绍了常见食药物质的经典功能。如山药、茯苓、白扁豆、莲子可健脾;山药、佛手、木瓜、小茴香可和胃;枸杞子、杜仲叶、丁香、肉苁蓉、黑芝麻可补肝肾。
自2023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组织制订并先后印发了针对成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肥胖等8个系列食养指南,鼓励基层卫生工作者结合工作需要及患者实际,参考相关指南进行指导,辅助预防和改善慢性病。
在下午的媒体发布会上,营养食疗专家、医疗机构临床营养师、食品与营养行业的企业代表以及社区健康教育负责人等分享了各自在食养食疗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发展困惑。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杨晓光、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张片红、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辛宝等专家表示,食养食疗应结合慢性病特征,提出针对不同慢性疾病的食养食疗原则和方案,做到因病施膳、辩证施膳,探索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的食养食疗方案,提高诊疗有效性,同时要开展学校、社区、养老院等重要场所的健康教育和营养管理,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多元化食物供给:构建可持续的健康未来
《意见》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不仅是关于食物种类的多样性,更涉及到拓宽食物来源、提升生产方式、改进消费习惯等多个方面,属于覆盖国民营养与健康、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战略。
“多元化食物”强调食物种类的多样性,构建健康与可持续的食物体系。食物的范畴不仅仅是传统的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鱼类等,还包括更多种类的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等食物资源,开发森林、草原、海洋资源,挖掘微生物和生物工程技术潜力,可以增加食物供给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降低对单一食物来源的依赖风险。
“多元化食物”强调食物来源的广泛性,有效缓解对传统农业的依赖。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跳出传统耕地思维局限,放眼整个国土资源。合理布局食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使之与食物需求结构相匹配,减少资源错配和浪费。
“多元化食物”强调生产方式的现代性,有利科技创新发展、孵化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增长。《意见》指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多元化食物供给系统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包括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多元化食物”强调消费习惯的丰富性,降低单一食物依赖风险。《意见》提出食物营养健康消费,倡导居民减油增豆、增禽增奶,增加蔬果、水产品及全谷物消费。鼓励消费者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口味偏好以及营养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尤其不必局限于传统食物,而是积极探索和尝试来自不同生态系统的多元食材,全面满足每日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随着《意见》的发布,“多元化食物”必将成为引领饮食理念变革的关键举措。需要积极应对政策法规适用性、生产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等挑战,从而更好拥抱丰富多样的食材组合,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进而构建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可以说,“多元化食物”就像一首跨越空间的交响乐,将大地的馈赠、海洋的慷慨、森林的秘密、微生物世界的奇妙,乃至温室的四季常青、城市屋顶的绿色田园,都汇聚成一曲与“餐桌”相互交织的乐章。这一乐章将伴随国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食物安全保障能力的增强,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共同谱写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