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新国标实施,这些安全要点需谨记
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新国标实施,这些安全要点需谨记
近日,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其中电池故障是重要诱因。为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43854—2024)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新标准将如何保障消费者安全?选购和使用锂电池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的安全新保障
新国标从单体电池和电池组两个层面规定了详细的安全要求。在单体电池层面,新增了过充电(1.5倍)试验和针刺试验,以检验电芯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在电池组层面,要求必须具备过充、短路等多重保护电路,并在单一元器件故障下仍能正常工作,提供双重安全保障。
此外,新标准还要求电池组上必须标有耐高温的永久性标识码,便于追溯产品质量和事故责任。同时,电池组还需具备互认协同充电功能,降低因充电装置不匹配带来的安全风险。
专家解读:新国标如何提升电池安全性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表示,新国标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实际使用场景和事故案例,旨在找到一个合适的尺度,既能淘汰安全性差的产品,又能保留优质产品。例如,高镍三元材料电池因难以通过过充电和针刺测试,未来可能较少用于电动自行车。
消费者指南:选购和使用锂电池的安全要点
对于消费者而言,新国标的实施意味着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的安全性将得到整体提升。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查看标识:检查电池上是否标注了GB 43854-2024为执行标准,未来还可通过CCC认证标志判断是否符合新国标。
关注保护功能:优质电池应具备过充、短路等多重保护电路,确保在异常情况下仍能安全使用。
检查唯一性编码:电池组上应有耐高温的永久性标识码,便于追溯产品质量。
注意热扩散性能:电池需在热失控后至少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以保障紧急逃生时间。
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也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避免过度充电,建议使用原装充电器,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充电。
- 不要在室内、楼道等封闭空间充电,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
- 定期检查电池状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送检或更换。
- 参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自行评估电池健康状况,及时淘汰老旧电池。
行业展望:新国标引领安全升级
新国标的实施将推动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行业优胜劣汰。据统计,目前市场上排名前9的锂电池企业供货量约占总量的40%,而小作坊供应的拼改装电池占比约为30%,这些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产品将逐步被淘汰。
虽然新国标提高了安全门槛,但并不意味着价格必然上涨。以汽车行业为例,近30年来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标准不断更新,价格却持续下降。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市场同样可能在竞争中实现成本优化。
总之,新国标的实施为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消费者在选购时应关注新国标要求,使用过程中也要注重安全规范,共同营造安全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