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医生刘柱教你正确吃柿子
消化科医生刘柱教你正确吃柿子
“医生,我最近胃痛得厉害,还伴有恶心呕吐,这是怎么回事?”63岁的代先生焦急地询问。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代先生的胃里有一颗鸡蛋大小的结石,非常坚硬。原来,代先生在一周前买了两斤柿子,每天吃两三个,连着吃了四五天后,感觉胃胀,就喝了杯牛奶。没想到,这一举动竟催生了胃结石。
柿子,这种秋季常见的水果,为何会变成“胃里的石头”?武汉市汉口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徐莹解释,柿子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与其他食物中的果胶、树胶及膳食纤维等发生反应就会形成胃结石。尤其是未成熟、未脱涩的果实,鞣酸含量更高。此外,山楂、黑枣等食物也含有大量鞣酸和果胶,过量食用同样存在风险。
那么,柿子还能吃吗?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消化科医生刘柱给出了以下建议:
选择成熟的柿子
尽量选择熟透的柿子,因为未成熟的柿子中鞣酸含量更高,更容易引发胃柿石。同时,避免食用柿子皮,因为鞣酸主要集中在柿皮上。
不要空腹食用
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容易与柿子中的鞣酸发生反应形成胃结石。建议在饭后半小时左右食用柿子。
控制食用量
即使熟透的柿子,也不宜一次性食用过多。建议每天食用1-2个中等大小的柿子。味道越涩的柿子,鞣酸含量越高,尝起来发涩的柿子建议别吃。
避免与高蛋白食物同食
柿子不宜与鱼、虾、蟹、肉类、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同时食用。两者在胃酸作用下更容易凝固成块形成结石。
特殊人群需谨慎
特别是老人小孩、消化功能不好或有胃肠道疾病及相关手术史的人群,最好不食用。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因为柿子中含有较高的糖分。
如果吃了柿子后感到不适怎么办?医生建议,可以喝些苏打水或是吃些碳酸氢钠片。较小的胃结石,连续服用数天至数周后,胃结石会逐渐缩小直至消失。若是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虽然柿子有食用禁忌,但其营养价值不容忽视。柿子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对健康有很多好处,例如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和保护视力。特别是甜柿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及C,还含有丰富的钾、磷、铁等矿物质。
秋冬季节,正是柿子上市的时节。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食用方法,我们就可以既享受美味,又能保证健康。记住消化科医生刘柱的建议,让柿子成为你餐桌上的安全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