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登华揭秘如皋三省堂:一个家族六百年的文化传承
康登华揭秘如皋三省堂:一个家族六百年的文化传承
康登华,南沙康氏第二十六世孙,对家族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作为三省堂的后人,他不仅了解家族的源流,还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康氏文化。让我们跟随康登华的脚步,一起探寻如皋三省堂背后的故事。
三省堂的寓意与历史渊源
三省堂,寓意自省,源自《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孔子的弟子曾子之口,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康氏家族选择“三省”作为堂号,体现了家族对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康氏家族在如皋的历史发展
据康登华介绍,南沙康氏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间。先祖京兆卫侯康叔公的后代,在北宋时期因靖康之难迁徙至江南。一世祖世远公的两个儿子九五公和九六公分别迁至江北,入灶籍(用海水烧盐的盐丁)。九五公的后人定居在今栟茶一带,称为东村;九六公的后人则分布在李堡一带(北村)和袁庄一带(南村)。
家谱与文化传承
康氏家谱的编修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明洪武八年(1375年)。此后,家谱历经多次修订,最近一次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家谱中详细记载了家族的历史、传承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是研究康氏家族文化的重要资料。
宗祠的建筑与变迁
康氏宗祠原址位于今海安市李堡镇李堡中学校园内,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并在清道光十五年进行了重修。宗祠的建筑布局为门、厅、寝堂三进式,东侧紧邻准提庵。宗祠内曾悬挂着如皋县知事范仕义所书的“仰承先训”牌匾。遗憾的是,宗祠在1960年代文革期间被毁,仅存四百多年的历史记忆。
家族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
尽管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康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并未中断。如今,康氏子孙活跃于各行各业,人才辈出。康登华作为家族文化的传承者,通过研究家谱、宗祠等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三省堂不仅是康氏家族的象征,更是如皋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责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康氏子孙,不断自省、进取。正如“吾日三省吾身”所倡导的,三省堂的精神将永远指引着康氏家族的后代,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