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锋面气旋与锢囚锋
高中地理 | 锋面气旋与锢囚锋
锋面气旋与锢囚锋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本文将详细介绍锋面气旋的组成、判读步骤、天气特点以及锢囚锋的成因、分类和天气现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由五个组成部分:低气压中心、冷气团、冷锋、暖气团、暖锋。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判读步骤
确定锋面位置:图中的AB线和CD线是两个槽线,锋面多形成于低压槽上,即图中的AB处和CD处。这是因为低压槽附近风向产生切变,使得槽前和槽后的风向不同、性质不同的气流在低压槽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锋面。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确定风向: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关系可确定各点风向。如图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图中F、G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而E、H正好相反,故F、G处气温比南面的E、H处气温低,确定F、G为冷气团,E、H为暖气团。
确定锋面性质:锋面应随气旋一起呈逆时针方向(北半球)移动。由此可确定图中锋面AB是冷气团F主动向暖气团E移动形成的,为冷锋;同理,CD为暖锋。一般来说,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即“左冷右暖”。
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北半球气旋的右方低压槽为暖锋控制,故在图中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左方低压槽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冷锋与暖锋之间为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旋中心多阴雨天气。
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根据锋面判断南、北半球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其左半部分发育的是冷锋,右半部分发育的是暖锋。
根据风向来判断南、北半球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故为北半球气旋。或者根据风向右偏也可判断为北半球。
根据冷、暖锋移动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从图中可知冷锋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其南侧为冷气团,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热南冷可知此图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根据雨区位置判断南、北半球
锋面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因此根据雨区能判断出冷、暖气团的位置,进而能判断出南、北半球。如下图根据雨区可判断出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冷南热可知此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
锢囚锋
锢囚锋里的“锢囚”,可以理解成暖空气被抬升后居高不下,如同被“囚禁”一样。通常当冷锋追上暖锋或两条冷锋相遇,就会把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由此形成两个寒冷程度不同的冷气团的交界面,就是锢囚锋。
锢囚锋主要有三种成因:
两条冷锋迎面相遇。
地形锢囚锋。一般有两种情况:
- A.暖锋受山地阻挡停滞不前,冷锋赶上暖锋。
- B.冷锋受高大山体阻挡分成两股,在山体另一侧迎面相遇。如华北锢囚锋、武夷山锢囚锋。
- 温带气旋中,冷锋前进的速度比暖锋快,冷锋追上暖锋就形成锢囚锋。如我国的东北气旋(东北低压)和江淮气旋中的锢囚锋。
紫色线是锢囚锋
温带气旋形成锢囚锋的过程
在北半球温带气旋发展过程中,暖锋通常从系统中心向东延伸,冷锋则从中心向西延伸。
最初,随着冷空气的推进,冷锋前的暖空气和暖锋后的暖空气都顺着锋面上升。当低空空气开始围绕气旋中心逆时针旋转时,冷锋通常迅速地向东南推进,而暖锋通常缓慢地向北移动。在许多气旋中,冷锋最终会追上暖锋。
这时,来自冷锋后的冷空气会和暖锋前的冷空气相接,形成一个锢囚锋面,而暖空气被抬升到空中,覆盖在两个冷气团之上,并结出浓云。
图示温带气旋中的锢囚锋从生成到消亡更为详细的过程
锢囚锋通常可分为暖式锢囚锋、冷式锢囚锋和中性锢囚锋。
锢囚锋的天气现象
锢囚锋是由原来两个锋面合并形成的新锋面,所以它带来的天气保留着原来两个锋面天气的特征,两侧均为降水区。而且由于锢囚作用,暖空气被抬升得更高,因此云层增厚、降水增加、雨区扩大,风力界于冷锋和暖锋之间。
温带气旋中锢囚锋过境时
温带气旋中的锢囚锋是冷锋追上暖锋后两个锋面合并形成的,所以兼具冷暖锋的特点。锋面过境时,先经历暖锋云系和连续性降水,而后转为冷锋云系和阵性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