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托管费用改革,省钱攻略来了!
档案托管费用改革,省钱攻略来了!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已取消多项档案托管费用,如档案保管费、转递费等,大大减轻了个人经济负担。然而,仍有部分特殊情况涉及收费,比如委托第三方档案服务机构办理存档,费用从大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现有政策节省档案托管费用,让你不再为档案操心。
政策利好:免费托管服务全覆盖
根据人社部发〔2014〕90号文件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全国已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这意味着大多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免费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
具体来说,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由其户籍所在地或现工作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和身份证,到单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档案托管手续。未就业、已就业未办理托管、出国等高校毕业生档案,可由学校直接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一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官方渠道:免费托管的正确打开方式
选择官方渠道进行档案托管,是节省费用的首要之选。具体来说,以下几个途径值得考虑:
人才服务中心:各地人才服务中心是办理档案托管的主要机构,提供免费的档案托管服务。例如,六安市授权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机构包括六安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金安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等,均提供免费服务。
工作单位:如果你入职的是国企或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一般需要转入工作单位进行管理。即使不是正式编制员工,只要单位具备人事档案保管权限,也可以将档案存放在单位。
就读学校:对于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被高校录取后通常需要将档案从毕业学校或原存档机构转至新的就读学校进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一般只会保管未办理档案托管的档案两年,因此建议毕业生在毕业前尽早联系学校办理档案托管手续。
第三方机构:如何避免“被收费”
虽然官方渠道提供了免费的档案托管服务,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你可能需要选择第三方档案管理机构。此时,了解其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方档案管理机构的费用通常包括基本费用和服务费用。基本费用涵盖证件复印、材料准备、手续费等,而服务费用则包括咨询、指导、办理流程跟踪等。如果涉及异地办理,还可能产生交通费、食宿费等额外费用。
选择第三方机构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机构,确保档案得到安全、专业的处理。在选择机构时,要对比不同机构的服务项目和价格,找到性价比高的机构进行合作。在办理前,要详细了解费用明细,包括基本费用、额外费用以及可能产生的其他费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省钱攻略:这些坑别踩
利用官方免费服务:如前所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免费的档案托管服务,包括档案的接收和转递、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和归档、档案的整理和保管等。充分利用这些免费服务,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
避免不必要的第三方服务:如果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选择第三方机构。例如,档案查询、转递等基本服务,都可以通过人才服务中心等机构免费办理。
妥善保管档案:如果档案在自己手中,且保管完好未拆封,可以携带档案找学校或者档案服务机构办理,将非全日制档案与原始档案合档存入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如果档案已经拆封或破损,需要及时到当地人才市场了解档案激活手续,准备好所需资料,确认档案无修改、丢失后,再进行重新密封。
合理选择托管机构:在选择托管机构时,应充分考虑机构的资质、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和收费标准等因素,以确保档案得到妥善管理和保护。
案例分享:从“被收费”到“零费用”
小张是一名应届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在一家私企工作。由于公司不具备人事档案保管权限,小张需要将档案存放在人才服务中心。起初,他选择了一家第三方档案管理机构,每月需支付200元的托管费用。后来,他了解到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提供免费的档案托管服务,便及时将档案转至人才服务中心,成功节省了这笔每月200元的开支。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官方渠道,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在档案托管问题上,省钱的关键在于了解政策、选择正确的托管渠道,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