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农科所科技创新助力樱桃蓝莓双丰收
攀枝花农科所科技创新助力樱桃蓝莓双丰收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的起查喇村和金河村,一场由科技创新引领的农业革命正在悄然上演。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攀枝花农科所”)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不仅帮助这两个村庄实现了樱桃和蓝莓的大丰收,还带动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显著增长。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革命
攀枝花农科所成立于2006年,是市政府直属的公益一类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近年来,该所围绕全市农业、林业和水利主导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为“三农”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在樱桃和蓝莓种植方面,农科所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樱桃种植技术的突破
攀枝花农科所针对樱桃种植中存在的产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质樱桃品种,优化栽培技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樱桃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起查喇村,农科所的技术人员指导农户采用科学的修剪和施肥方法,合理控制树体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同时,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樱桃的绿色安全。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起查喇村的樱桃产量提高了30%以上,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蓝莓种植技术的创新
在金河村,攀枝花农科所则将目光投向了蓝莓这一高附加值的水果。通过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设施栽培技术和品种,金河村的蓝莓种植实现了质的飞跃。
农科所的技术人员指导农户采用基质栽培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成熟早、品质高、安全健康、产量高等优势。同时,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精准灌溉和施肥,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金河村的蓝莓产量提高了40%,品质也达到了国际标准。
从试验田到丰收田
起查喇村和金河村的丰收,离不开攀枝花农科所的辛勤付出。农科所的技术人员长期驻扎在村里,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起查喇村,农科所建立了樱桃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让农户直观地看到新技术的效果。同时,定期举办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会,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和种植水平。据统计,2023年,起查喇村樱桃产量达到1500吨,产值超过300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金河村,农科所则采取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2023年,金河村蓝莓产量达到200吨,产值超过100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从“果盘子”到“钱袋子”
攀枝花农科所的科技创新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更为果农鼓起了“钱袋子”。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质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以樱桃为例,攀枝花作为全国露地栽培樱桃最早上市的产地之一,其樱桃在3月底就开始上市,比其他地区提前1-2个月。这种时间差使得攀枝花樱桃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2024年,攀枝花樱桃的批发价格超过40元/斤,零售价更是高达60-70元/斤。
蓝莓的情况同样喜人。通过设施栽培技术,金河村的蓝莓上市时间从每年12月持续到次年5月,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高品质的蓝莓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地,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从“试验田”到“致富田”
攀枝花农科所的科技创新不仅带来了眼前的丰收,更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园和示范基地,农科所成功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起查喇村,农科所培育出了20多名“土专家”和“田秀才”,他们不仅自己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在金河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还培养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未来展望
攀枝花农科所的科技创新之路仍在继续。下一步,农科所将重点围绕特色水果的深加工和品牌建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将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为攀枝花的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攀枝花农科所的科技创新不仅改变了起查喇村和金河村的面貌,更为整个攀枝花市的农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攀枝花的特色农业正朝着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