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员工健康管理最佳实践
学校食堂员工健康管理最佳实践
学校食堂作为学生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特定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健康管理的具体要求
健康体检
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办证的情况发生。同时,学校食堂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晨检制度
各食堂单位必须实行严格的晨检要求,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对感冒发热、咳嗽、肢体外伤等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就医,病症康复之前,禁止上岗工作。
健康档案管理
员工健康证上墙,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员工个人信息、从事的岗位、健康证办理的年限、最近一次体检时间、到期日期等信息。食品安全管理员每日早晨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晨检,如果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数字化管理创新
为解决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格式不统一、跨域不互认、数据不共享导致的多证并行、假证横行、监管困难、重复体检等问题,浙江省开发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系统。该系统归集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信息,统一证件格式,启用从业人员电子健康证明,并在“浙里办”App中提供健康证明查询和亮证功能。通过颜色提示健康证明的有效性,提醒证明快过期的用户及时补办。
成功案例分享
西安师范附属小学食堂通过严格执行员工健康管理,包括着装规范、食材采购、烹饪质量、食品留样和优质服务等措施,打造了一个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在监管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该食堂成为南院门街办食堂工作最规范、最细致、评价最高的食堂之一。
武汉高新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定期组织食品安全检查,确保食堂的食品储存、操作流程、卫生环境和食品留样等环节符合标准。学校还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升食堂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最新规范与展望
市场监管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了复用餐饮具的清洗消毒操作。该指引强调了清洗消毒区的环境要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洗涤剂和消毒剂的采购标准,并鼓励采用物理消毒方式。同时,不鼓励使用化学消毒方式,建议采用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物理消毒方法。
通过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学校食堂能够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同时,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和最新规范的出台,为学校食堂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便捷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技术创新,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