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6.8级地震袭击西藏定日,多技术手段助力地震科研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07: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6.8级地震袭击西藏定日,多技术手段助力地震科研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8.50度,东经87.45度。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迅速组织科研力量,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和方法,对地震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

01

地震科研的主要方法

地震科研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在定日地震发生后,科研人员立即展开了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反演等工作,以获取地震的震源特征。

震源机制解是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来确定地震发生的断层类型和破裂方向。在定日地震中,研究人员通过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计算出断层节面I的走向为333°,倾角为43°,滑动角为-112°;节面II的走向为182°,倾角为51°,滑动角为-71°。这表明此次地震为具有少许走滑分量的正断型地震。

破裂过程反演则是通过分析地震波的时序特征,来还原地震发生时的破裂过程。张旭等科研人员利用远场体波数据,反演得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初步结果。结果显示,地震以正断机制为主,主要持续时间约20秒,并呈现非对称双侧破裂特征,破裂主要朝北拓展。

02

无人机航测在地震科研中的应用

在地震科研中,无人机航测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人机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震区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为地震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在定日地震发生后,地质所李涛研究员带领3名科考队员组成的无人机测绘小组立即赶赴震区。他们将通过无人机对定日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带进行高精度航测。这些数据将用于建立震区的三维模型,帮助科研人员更直观地了解地震造成的地表变化。

无人机航测不仅能够快速获取震区的影像数据,还能通过AI技术进行三维重建,量算灾后面积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评估地震灾害、制定救援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03

地表破裂调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地表破裂调查是地震科研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为地震灾害风险预测提供关键信息。在定日地震中,地质所石峰副研究员和四川局梁明剑副研究员在定日县长所乡北部山区继续开展地表破裂调查。

地表破裂调查主要关注地震引起的地表位错,即地表两侧的相对位移。在定日地震中,现已发现的垂直位错量达到3米,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表明地震对地表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成都山地所的研究团队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先存断层损伤能够抑制同震位错。这一发现为地震灾害风险预测提供了新的见解。在地震危险性高的断裂带开展地壳岩体构造损伤调查,有助于预测地震位错灾害的危险区。

04

地震科研的意义

地震科研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还能为地震预防和减灾提供重要支持。尽管地震短临预报仍是世界难题,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理论突破,人类正在逐步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国在地震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十四五”规划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工程项目”的建成,将有望加速地震预报科技创新、检验地震预报理论技术和方法。同时,中国科学家也在从太空寻找地震预测之法,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牵头发射的“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为中国地震监测预测开辟了新途径。

此外,加强地震预警能力建设也是减轻地震损失的重要努力方向。目前,中国地震监测预警能力稳步提升,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于2023年底竣工验收,可在中国重点地区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全国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

地震科研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支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理论突破,我们相信未来一定能够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地震,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