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下的读书观重塑
高考改革下的读书观重塑
2024年,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将正式执行新的考试方案。这次改革涉及吉林、黑龙江、甘肃、安徽、贵州、江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多个省份,采用“3+1+2”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及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这一改革不仅改变了考试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教育评价体系从单一的考试成绩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变。
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参考。该方案将学生评价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通过基本指标、评语评价和写实记录等方式进行。这种全面、客观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发现和培育学生的良好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正面临严峻挑战。AIHR发布的《2025年HR趋势报告》指出,AI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技能需求的转型正在重塑工作环境和人力资源管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职场所需的技能正在迅速变化,导致当前员工能力与未来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组织在明确识别和预测中长期所需技能方面遇到困难,因此无法主动应对技能差距。这让他们在生产力、创新和竞争力方面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
此外,雇主认为,到2030年,44%的员工技能将受到颠覆,并且在2027年之前,六成员工需要额外的培训。解决技能差距对HR来说至关重要,因为70%的企业领导者认为其组织的技能差距对业务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读书”的意义。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格的塑造和对未来的引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教授提出教育应聚焦在培育学生的“完全人格”上,坚持育人为本。课程改革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别,在于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差别,她认为只有那些能够陶冶品格的教育,才是真正完全的教育。要坚持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相结合,而不是一分为二。
猿辅导集团党委书记、研究院院长程群认为素养教育是践行教育初心的必然结果,教育不能只解决眼下问题,要对孩子的未来更关心。家长希望孩子面对海量信息时拥有信息获取、处理能力;面对现实挑战时拥有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拥有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这些都对教育实践者如何在素养教育上“引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猿辅导学校执行校长马旻在明确教育使命、进行课题研究上实践多年,猿辅导大概念体系中“底层能力”这一概念的本质和意义,就是解决如何将素养教育落地,帮助孩子学会学习的问题,马旻认为,这是能带给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在核心素养和孩子底层能力培养方面,我们致力于开发新思维、新策略来让各学科素养课落实、见效”。
语文学科素养在于提高读写能力,培养人文情怀。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创意写作博士点负责人谭旭东建议教师帮助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提升他们的文字理解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基础和发展的关系,只有大量且高效阅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读写能力。而写作是最好的素养呈现。当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形成思辨性思维,把被动知识转化为主动知识,便有了记录、表达、创造这三种写作才华,变成了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的人。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为它关乎孩子的终身成长,人文核心能力,将成为孩子终身学习的基础力。
数学学科素养教育体现在思维拓展上。互联网“数智时代”下的人才成长需求与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数学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的利用度大,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思维。中科院心理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梅玲讲到,数学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进行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的训练,逻辑思维对学生未来应对大多数问题都可适用,而辩证能力让学生“会问为什么”。敢于质疑和批判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专家以实际课堂为例,详解教学方法的同时提倡教育者应虚心进取,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上积极做好教学内容的拓展工作。
英语学科素养教育重点是启蒙和阅读。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小学英语教材编委敖娜仁图雅认为,英语领域的素养教育,是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外语思维,这对孩子未来成长有着深刻影响。宏观上多语言人才对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人类文明成果有重要意义;微观上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启蒙阶段是打破语言壁垒的关键阶段,教师和父母应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重点训练其“听和说”的能力,对英语启蒙的各个阶段作出详细规划。创设外语习得环境,培养阅读素养可以通过生活、实践、学科三方面,进而提升语言和文化素养。
教育者要进行创新实践,探索学生个体自由成长和特色成长路径。首先要重视解决学生“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会”以及“如何应用”的问题。马旻解释了“过程—应用—迁移”的素养课培养模式,学生学习越多,就越能理解更大的世界,越能解决更大的问题。通过“大概念学习法”渗透知识本质和结构,通过“底层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过程。AI时代,知识不断在贬值,孩子学得再多,以ChatGPT为代表的技术工具会“学”得更多,在这个路上“卷”只会徒增焦虑情绪。猿辅导素养课倡导的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更高阶的认知能力,这些知识等于是砖瓦,更高阶的认知能力就是运用知识搭高楼的能力。
迁移。“大概念学习法”讲求对知识进行迁移,学生习得知识的体量并不是他的能力,学100个知识点可以单纯靠记忆,能领悟100个知识点背后的同一个本质,才是素养的体现。猿辅导素养课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学100归成1,再由1迁移到100”。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未知,都可以用认知习惯和迁移能力应对。例如,很多名校的选拔考试题,会出现学生从来没有见过的素材,要求其判断和提炼所学,把过去的认知迁移到新的领域上,这就是高阶认知的能力,和对新环境、新局面的迁移适应能力。
应用。孩子很多时候不愿意学习,根源在于他们认为学习跟自己没关系,不懂如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底层能力”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由动力生发学习力,进而强化执行力。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与职场竞争力等都需要不断强化才能适应未来生活与工作,因此需要现在就开始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与人顺畅沟通、高效合作等。例如做饭时,构思“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过程就建立在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基础上建构和解决,以办法“生”办法。
相较于知识与技能,好的学习理念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更长远。同时,素养教育也离不开对科技和新兴
因此,我们应当摒弃“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偏见,认识到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医生、农民还是工匠,每个行业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让我们一起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