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必备:生僻字大挑战
开学季必备:生僻字大挑战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学生们不仅要面对新的课程,还要应对各种有趣的挑战。其中,掌握一些生僻字不仅能在考试中加分,还能让你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比如,“甗”(yǎn)、“簠”(fǔ)、“斝”(jiǎ)等字,它们不仅是汉字的一部分,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快来一起挑战这些生僻字,看看你能认出几个吧!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生僻字?
在语文学习中,生僻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中高考中,生僻字常常出现在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等题型中,成为考生得分的关键。例如,在上海高考语文积累应用考查篇目中,就明确要求考生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字等,这充分说明了掌握生僻字的重要性。
常见的生僻字有哪些?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常见的生僻字吧!
“甗”(yǎn):古代的一种蒸食器,上部像甑,下部像鬲,中间有箅子,可以蒸食物。这个字在《诗经》中就有出现:“尔牲则具,尔鲔则赡。尔肴既将,勿洒斯筵。公尸燕饮,福禄来咸。”(《诗经·大雅·凫鹥》)
“簠”(fǔ):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的礼器,长方形,有盖。《周礼·春官·司几筵》中提到:“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这里的“簠”就是指这种礼器。
“斝”(jiǎ):古代一种温酒的器皿,形状像爵,三足,有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诗经·大雅·行苇》中写道:“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
这些生僻字虽然不常见,但它们在古诗文中却经常出现。掌握这些字,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还能让我们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如何记忆生僻字?
记忆生僻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小技巧,就能事半功倍。
联想记忆法:比如“饕餮”(tāo tiè),可以联想到神话故事中贪吃的怪兽形象来帮助记忆读音。
拆分记忆法:对于字形复杂的生僻字,可以将其拆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记忆。比如“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可以拆分成“魑”“魅”“魍”“魉”分别记忆。
结合语境记忆:将生僻字放在词语或句子中记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读音和用法。比如“莘莘学子”,可以造个句子“校园里有许多莘莘学子”,通过反复朗读句子来加深对“莘莘”读音的记忆。
生僻字背后的故事
生僻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汉字,它们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比如“耄耋”(mào dié),指的是八九十岁的年纪,常用来形容老年人。这个词语源自古代的年龄称谓,反映了古人对长寿的向往和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
再比如“觊觎”(jì yú),意思是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有非分之想。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六年》:“郑人恶高克,使帅师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以御敌者也,非有乱也。晋侯闻之,问礼于众仲。众仲对曰:‘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无礼,无以立。将不能以征,亦不能以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敬畏之心,不能有非分之想。
掌握生僻字不仅能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所以,不妨从今天开始,挑战一下这些有趣的生僻字吧!相信你一定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