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皖北纪事:宿州的历史文化印记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57: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皖北纪事:宿州的历史文化印记

宿州,这座位于安徽省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数千年文明的积淀。从商朝时期的“载”到秦朝末年的葛婴,再到唐朝的白居易,宿州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人物的兴衰。这里不仅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还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本文将带你走进宿州,探寻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商朝时期的“载”

宿州在商朝时称“载”,城池中心在今天的埇桥区支河镇城孜村。这一记载可以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殷商时期全图》中找到。

战国要塞“符离塞”

符离在战国时是重要要塞,称为“符离塞”,因离山下长满符草(即蒲草)而得名。

秦朝末年的英雄葛婴

秦朝末年,符离人葛婴助力陈胜攻打秦王朝,后因不知陈胜已自立为“张楚王”而在蕲县拥立襄强为楚王,最终被陈胜杀害。葛婴的家族后来东迁至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其后人中出现了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诸葛亮。

白居易的第二故乡

符离在唐朝中期孕育了一位文学巨匠——白居易。他十一岁入驻符离,三十三岁离开,在此生活了二十二年。白居易在此创作了400余首诗歌,其中40余首是写给初恋女友陈湘灵的爱情诗。因为陈湘灵,白居易直到37岁才结婚。他在杭州做太守三年卸任回长安时,还专门沿大运河取道符离,寻找初恋女友陈湘灵。

周恩来领导的红色女特工

符离还是周恩来直接领导的红色女特工“王曼霞”出生地。王曼霞成功策反了蒋介石的侍卫长陈尔晋。后来夫妻俩双双被国民党杀害在上海龙华监狱,此时离新中国成立只有十一天。这些史料来源于她在上海的小儿子陈冠宁提供。

打鼓山与白居易的诗

符离北的打鼓山,北宋之前叫离山。唐代“诗王”白居易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中的第一个“离”字,指的就是这个离山。西汉“开国三杰”之一的张良之后南宋力主抗金的大臣张浚曾在此山击鼓抗金。因部下不和“符离之战”兵败,加上他推荐秦桧为相,当地百姓痛恨他,便讹传是韩世忠和梁红玉在此击鼓抗金,并将离山改名为打鼓山。

朱元璋祖籍地

打鼓山北的清水村,现在是网红打卡地“西山花海”,有专家考证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地。再往北的夹沟和曹村,是朱元璋的马皇后故里新丰和前旺。而“露马脚”一词就源自于马皇后。一次出行,马皇后坐在轿子里,可偏偏刮起了大风,掀起了轿帘,马皇后的大脚就公之于众了,于是马皇后有了“大脚马皇后”之称。

隋炀帝行宫

宿州市保留着中国唯一以“行宫铺”命名的地方,位于埇桥区北杨寨邵圩村行宫铺自然村,这里曾是隋炀帝的行宫。

孝道文化的传承

曹村镇境内的闵子祠和闵子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长的村名“鞭打芦花车牛返村”讲述的就是闵子骞的孝道故事,孔子曾赞美他为天下第一孝。

倒流河与芈姓村落

曹村镇境内有一条从南向北流的倒流河。河东岸的小山口村,是一个拥有八千年历史的考古发掘村落。村中保留着芈姓,这是当年楚国的国姓。全世界芈姓人口约两千人,这个村就占了四分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到伍子胥保护的楚国王子芈建。

蒋介石的祖宗墓

倒流河北部河东岸的“蒋横大墓”,据当地蒋氏族谱记载,蒋介石曾捐纹银500两修缮此墓。墓前有两通清乾隆年间的碑,经安徽省著名考古学家李广宁考证为真迹。

皇藏峪的历史见证

皇藏峪是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不仅藏过西汉高祖皇帝刘邦,王莽赶刘秀时,刘秀也藏过这里。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

苏轼后人的墓地

皇藏峪北的苏迈墓,墓前有泉水。当时苏迈落葬此处时,周边花儿凋残,没有颜色映照泉水,后人便称“无艳泉”。当地苏姓都是苏迈后人。

徐树铮墓

无艳泉东的徐树铮墓。徐树铮外号“北洋怪杰”,因收复外蒙古而名垂青史,可惜被冯玉祥杀害了。

萧县的文化底蕴

萧县早在春秋时就有名,叫“萧国”,是南朝开国皇帝刘裕出生地。现在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刘开渠的老师王子云就出生在这里。王子云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开创者。萧县还是世界上萧姓发源地,也是萧艾、萧茅发源地。

砀山的梨都美誉

砀山是“世界梨都”,秦置砀郡,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是五代梁王朱温故里,又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境内名胜古迹最出名的是宴嬉台,唐朝时李白来此畅饮宴嬉台酒,写了一首诗:

明宰试舟楫,张灯宴华池。

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

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

宿州位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汴河)的重要地段,是南北漕运的关键节点。宿州段大运河全长140公里,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更替和岁月的沧桑轮回。隋炀帝曾在城南六公里处建造行宫,现称行宫铺。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带动了宿州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使其成为陆上南北交通的中心和水上运输的咽喉。城南六公里处有隋炀帝住过的行宫。现在叫行宫铺。

宿州因大运河而兴,商贸繁荣,经济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是北宋时的“北上广”。苏轼有诗赞曰:“此去淮南第一州”。

北宋宋徽宗有个学生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画叫“清明上河图”。画中的虹桥就是依照宿州飞桥而画。这个桥的发明者是宿州知州陈希亮。他是苏轼的老师。他在疏浚大运河时,挖出了东汉渤海太守“戚伯著碑”。现泗县长沟镇有个戚庙村,村中戚姓都是戚伯著后人。

宿州灵璧县娄庄镇蒋圩村有个“北宋大运河”花石纲,是宋徽宗搜罗灵璧石和太湖石遗存处,占地面积约100多亩。

宿州泗县境内有28.1公里河段保持了原始历史风貌,2014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段。

宿州市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致力于将大运河宿州段打造成“百里画廊”灿烂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精品旅游带。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