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门”来袭!医学专家教你高效入眠法
“睡门”来袭!医学专家教你高效入眠法
“睡门”这个词最近火遍全网,它反映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面临着入睡难的问题。夜幕降临,本该是放松身心、进入梦乡的时刻,却成了许多人的“战场”。他们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睡眠问题,你中招了吗?
根据《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的数据,被调查者整体睡眠质量欠佳,总体睡眠得分偏低。被调查者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平均入睡时间为00:01,(每晚)平均清醒次数1.4次,59%的被调查者存在失眠症状,半数被调查者夜间睡眠时长不足,28%的受访者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碎片化睡眠”会导致大脑加速衰老、记忆力下降,全身炎症水平上升。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负责人、主任医师余翔介绍,“碎片化睡眠”不能进入深睡眠期,而是处于思睡期和浅睡期,无法达到解除疲劳的目的,不利于大脑清理“垃圾”,也会对身体代谢造成影响。这也是长期“碎片化睡眠”的人容易在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甚至进一步诱发代谢、认知、心血管和免疫等系统问题的原因。
如何告别“无效睡眠”?
幸运的是,改善睡眠质量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治疗或昂贵的设备。以下是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你轻松入睡,享受高质量的休息时光。
规律作息,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要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成年人每天睡7-8个小时,学龄前儿童每天睡眠不低于13个小时,小学生应达到10个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个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个小时。婴幼儿睡眠时间更长。”黄志力说,“高质量睡眠就是要保证睡眠长度、睡眠深度以及合理的睡眠结构。”
远离电子屏幕,减少蓝光干扰
“避免睡前长时间看手机: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质量。”专家建议,睡前一小时尽量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褪黑激素的影响。
适量运动,提高睡眠质量
“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专家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但应避免在睡前两小时内剧烈运动。
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或辛辣食物会干扰睡眠。”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内不要进食,尤其是油腻或辛辣食物。
放松心情,减少焦虑
“学会放松心情、解压,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也是改善睡眠的重要途径。”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或瑜伽等活动帮助放松。
睡前感恩冥想
晚上临睡前躺下的时候,花个几分钟感谢今天发生过的事,接触过的人,无论多么微小,都可以拎出来感恩一遍。在感恩的时候,会感觉到身体微微发热,手脚温暖,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像泡在一汪温热的泉水里,特别放松和舒展。
从今晚开始,改变你的睡眠
改善睡眠质量并不需要复杂的治疗或昂贵的设备。通过规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适量运动、调整饮食、放松心情等简单实用的方法,你可以轻松入睡,享受高质量的休息时光。从今晚开始,尝试这些方法,重新找回优质睡眠,开启健康活力的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