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镇:探寻重庆非遗文化的魅力
走马镇:探寻重庆非遗文化的魅力
“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这句流传已久的谚语,道出了重庆走马古镇的独特魅力。近日,重庆大学“古道今行,遗韵传承”实践团深入走马古镇,探访这里的民间故事和非遗文化,揭开这座历史文化名镇的神秘面纱。
走马故事:六百年传承的文化瑰宝
走进走马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和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实践团成员们的第一站,是一家专门收藏和传承走马民间故事的博物馆。
馆内负责人向成员们详细介绍了走马民间故事的流传历程。“这些故事是祖辈们口口相传下来的,蕴含着许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他说道。据他介绍,现存可查的民间故事有上万则,如《三兄弟找宝》、《慈云寺的传说》等,每一则都富有深意,引人入胜。
走马民间故事不仅是简单的娱乐工具,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故事内容庞杂、类型多样,除了民间传说故事的一般类型,如神话仙话、民俗传说和生活故事等外,还蕴藏着其他独特的文化信息,对多种学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茶馆里的文化传承
沿着古镇的石板路前行,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另一处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茶馆。这里的茶馆文化与戏楼文化、口传民间故事文化紧密相连。古时,人们在这里歇脚品茶,听戏说书,催生了独特的茶馆、戏楼和戏台文化。这里成为了人们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催生出了许多民间故事和表演艺术。
实践团走访了当地的叔叔阿姨,他们热情地向成员们讲述了茶馆里的故事和戏楼上的传奇。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古镇的文化内涵,也让后人得以一窥昔日的繁华景象。
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即将走出古镇时,一块“非遗传承人”的牌子吸引了成员的注意。上前交流后,实践团成员得知这是一位洪门拳法的传承人。他提到非遗文化不应只被当作展示的对象,更应该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造福当地,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扬和传承。他的坚守和执着让成员们深感敬佩。
在走马古镇的行程即将结束时,实践团成员与社区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并合影留念。在谈话中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展走马古镇的旅游资源,同时保护和传承这里的文化遗产。社区负责人表示,他们正致力于将古镇的文化瑰宝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走马古镇的文化传承中来。
“走马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瑰宝,既具有重要的教育认识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又能起到文化艺术传承、价值建构、思想教育和情绪引导的作用,有着其他文化样式不可替代的特殊功用。”走马民间故事非遗传承相关负责人表示。
九龙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杨业辉介绍,引进“走马镇民间故事”,以此作为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的重要手段,对于活跃文化生活、丰富教育样式、提高审美情趣、纾解情绪郁结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九龙监狱将充分珍惜、合力运用民间故事资源,安排好定期的民间故事讲演会,建设好民间故事的教育宣传阵地。”杨业辉说。
重庆市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文生表示,九龙监狱充分发挥自身地域优势,推动非遗文化与罪犯教育改造的深度融合,将非遗文化的传承引入高墙,为教育转化罪犯提供了新的切入口,为提升改造质量注入新的动力源。希望九龙监狱持续推进各项非遗文化的传承,全面建立与高新区和走马镇的社会联动机制,不断探索非遗文化与教育改造结合新模式,努力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效。
“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这句话不仅是对走马古镇地理特征的描述,更是对其深厚文化底蕴的赞誉。走马古镇的故事和非遗文化,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让我们一起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走马古镇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