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对7-14岁孩子影响最大,情绪问题增加16%
父母离异对7-14岁孩子影响最大,情绪问题增加16%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不仅是每个面临婚姻困境的父母必须思考的问题,更是关乎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课题。根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离异时,其心理反应和受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7-14岁的孩子最容易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概率增加了16%,行为失常的可能性也增加了8%。相比之下,3-7岁的孩子则几乎不受影响。这一发现发表在英国《社会科学与医学》月刊上,为我们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什么7-14岁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伤害?伦敦大学的埃姆拉·菲茨西蒙斯教授解释道:“童年晚期,而非早期,遭遇家庭破裂,不利于孩子青春期精神健康,原因之一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感情关系更为敏感。”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形成对“家庭”的初步理解,他们渴望一个完整的家,对家庭关系的变化格外敏感。
这一发现也提醒我们,当离婚不可避免时,父母需要特别关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状态。正如研究指出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家庭”这个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他们来说,爸爸、妈妈、自己,才是一个完整的家。虽然孩子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对父母的依恋开始减少,但是,他们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让他们对家庭关系格外敏感。尤其是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见证了父母的离异过程,还要接受自己从“双亲家庭”变为“单亲家庭”,这个巨大的转变,是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所无法承受的。在自己心理遭受巨大冲击之后,孩子的情绪、行为,都可能会出现比较的变化。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已经不再是父母对孩子的单向付出,而是双向的了,孩子也渴望有个完整的家庭。
在处理离异家庭问题时,需要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和困境,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父母的离间行为。例如,孩子说不想见非同住方,这往往是他们感到困难时发出的求救信号。在没有虐待或疏忽的情况下,孩子99%是被离间或影响的,这种简单化的推论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家庭矛盾。造成拒绝会面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离间因素,而是多方面的:包括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亲疏、离间行为、以及孩子无法感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重点不在于判断哪一方是更合适的父母,而在于如何修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关系的修复不是通过判断对错,而是通过理解与沟通,因为孩子爱父母是天性。
一位母亲与孩子的对话,生动展现了离婚对孩子心理的深远影响。当母亲问孩子在父母离婚后会选择谁时,孩子的回答令人深思:“如果我选择了你,爸爸会很伤心的,如果我选择了爸爸,你也会很伤心的,所以我谁都不选。”孩子还提到:“爸爸离开我们叫抛家,你离开我们叫弃子,如果你们都离开我的话,那我就只一个人生活了。”这些话语揭示了孩子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们不仅要面对家庭的破碎,还要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在幼儿园,可能会被小朋友说成是“没爸没妈的孩子”;在学校,要面对同学异样的眼光;长大后,在谈恋爱时,可能会因为对方家庭的偏见而受挫。即使父母再婚,孩子也可能感到孤立无援,因为他们往往难以完全融入新的家庭环境。
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当离婚不可避免时,父母需要特别关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状态。研究表明,单亲家长的心态调整至关重要。家长需要认识到,家庭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家庭结构不同而已。只有当单亲家长保持积极心态时,孩子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减少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出现。同时,单亲家庭的爱容易变得“畸形”,如过度溺爱、过度控制等,这些都可能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因此,家长需要正视对子女的爱,避免过度干预,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
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尤其是7-14岁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伤害。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家庭关系格外敏感,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因此,父母在处理婚姻问题时,应谨慎考虑孩子的感受,尽量为他们创造稳定和谐的成长环境。当离婚不可避免时,父母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度过这一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