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中的爱情与“永恒回归”
《一一》中的爱情与“永恒回归”
2000年,台湾导演杨德昌执导的电影《一一》在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这部刻画家庭亲情与生命意义的电影,以其细腻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影片通过一个台北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不同年龄段人物的生活、情感和挑战。其中,NJ和阿瑞的爱情故事尤为突出,他们的感情经历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反复出现,象征着人类对于命运的不懈斗争和对虚无感的持续抗衡。
尼采的“永恒回归”理论
“永恒回归”是尼采的重要哲学概念,他在《快乐的科学》中提出:“假如生命是永恒轮回的”,以此发出试炼,迫使所有人成为“小人”并在生存论意义上思考永恒轮回。尼采为这场试炼筹划了“虚无、粉碎、转化”三个结局,并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卷《幻觉与谜团》一章中道出了小人转化的机理。表面上,《幻觉与谜团》讲的是一个寓言:侏儒转化成的黑蛇被化身为牧人的查拉图斯特拉咬断,后者一跃而起,成为超人。实质上,侏儒对应虚无结局,并时刻伴有坠入虚无主义、成为黑蛇的覆灭风险;牧人则对应接下试炼的结局:如若扛下永恒轮回而没有被粉碎,那么试炼通过,小人转化为超人,永恒轮回也从历时性的更新为共时性的。共时性轮回在非历时性的瞬间中真正实现了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在其加持之下,哪怕只肯定一个瞬间,也能无限放大成对一切的肯定。由是,一切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将在这种神圣的肯定中得到救赎。
电影中的爱情故事
在《一一》中,NJ和阿瑞的爱情故事是影片中最为动人的部分之一。NJ是一位中年商人,与妻子敏敏的婚姻生活平淡无奇。在阿迪的婚礼上,NJ意外遇到了30年前的旧情人阿瑞。两人重逢后,彼此之间的情感再次被点燃。NJ对阿瑞说:“我从来没有爱过另外一个人。”这句话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阿瑞的深情,也暗示了他与敏敏的婚姻缺乏真正的爱情。
NJ和阿瑞的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命运的轮回。他们的感情在年轻时因各种原因未能圆满,多年后再次相遇,却面临着更多的现实困境。NJ已经结婚生子,而阿瑞也有了自己的生活。他们的重逢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
与NJ和阿瑞的故事形成对比的是女儿婷婷的初恋。婷婷是一个纯真善良的高中生,她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一次约会中,婷婷遇到了心仪的男生,但男生因为紧张而逃跑。这个情节与NJ年轻时的经历惊人地相似,NJ也曾因为害怕而在关键时刻逃跑。婷婷的初恋以悲剧收场,男生因为无法面对感情而选择了逃避,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永恒回归”与爱情的呼应
NJ和阿瑞的爱情故事完美地诠释了尼采的“永恒回归”理论。他们的感情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反复出现,仿佛是命运的轮回。这种轮回不仅体现在他们个人的情感经历中,还体现在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影片通过多个三角关系展现了这种轮回:NJ、敏敏和阿瑞;婷婷、莉莉和胖子;阿弟、云云和小燕等。这些关系不仅仅是情感的纠葛,更是对个体在家庭、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反思。
这种循环往复的爱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NJ和阿瑞的重逢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逃避。这种逃避不仅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命运的逃避。NJ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有机会重新来过,人性中的弱点和恐惧仍然会驱使我们做出相同的选择。这种轮回不仅是外在环境的重复,更是内在人性的重复。
结语
电影《一一》通过NJ和阿瑞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尼采的“永恒回归”理论。他们的感情经历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反复出现,象征着人类对于命运的不懈斗争和对虚无感的持续抗衡。这种循环往复的爱情线索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也为观众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正如尼采所说,只有那些能够承受永恒轮回之重的人,才能真正获得生命的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