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丸:中医界的全能选手
补中益气丸:中医界的全能选手
补中益气丸是一种经典中药方剂,由金代医学家李东垣创制,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近年来,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其在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等方面的科学依据,使其成为中医界当之无愧的“全能选手”。
功效与作用机制
补中益气丸的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其中,炙黄芪甘温,益气补中,补肺固表为君;党参益气健脾;白术除湿强脾、益气复脉以及当归和血养阴、润肠通便为臣;柴胡可用于气虚下陷、肝气郁结、月经不调;陈皮具有通利气机的作用;少量的升麻与柴胡可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为佐;脾者肺之本,故炙甘草以补脾益气、和中泻火、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起到强健脾胃、中气充足、劳倦得之寒热自除、气陷自举的作用。
此外,补中益气丸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泌尿系统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补中益气丸可促进骨代谢,增加骨量。这些功效使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临床应用
补中益气丸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用于治疗传统的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等病症,还被发现对多种现代疾病有显著疗效。
糖尿病肾病
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补中益气丸显示出显著的疗效。研究显示,补中益气丸能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戴秀娟在处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时采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加用补中益气汤开展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尿蛋白定量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功能性便秘
补中益气丸强健脾胃、中气充足、气陷自举,具有增强肛门括约肌肌力,增强直肠黏膜附着力的功效,且对肠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西沙必利是第三代胃肠道促动力药物,作用于肠肌丛神经节细胞,刺激肠神经系统而释放乙酰胆碱,促进肠道蠕动对全消化道起到促动力作用,而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利于胃肠蠕动和消化腺体的分泌。维生素E具有收敛,软坚之功效,能使肛管处于较长时间松弛状态,减低肛管内的压力,使肛门括约肌痉挛得以缓解,促进肛门血液循环,改善肛内营养代谢。中西药联合用药,从便秘的致病因素出发,共同起到促进肠道动力和松软干燥大便的作用,相辅相成,标本兼顾。
冠心病心绞痛
补中益气丸以补气为主升提为主,兼有理气、活血、消食、健脾之功,切合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因病机,其中黄芪具有强心作用,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脑血管的作用,党参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当归亦具有抗血栓及抗心肌缺血作用,诸味中药合用对心血管具有整体调节作用。复方丹参滴丸主要组分丹参及三七均具有钙拮抗和抗氧化作用,具有能够扩张冠状动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之效,缓解心绞痛,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图形,改善全身,可治疗冠心病。补中益气丸药性和缓不烈,久服无明显不良反应。两药交替应用,较之单纯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效果良好且持久。
支气管哮喘
补中益气丸使脾胃得健、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者施用该药,是取中医“培土生金”之义,通过健脾益肺,脾气健旺,肺无痰贮,其气喘自平,侧重于补肺脾之脏器虚损,尤其适用于脾肺阳虚证型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作用时间长,对β2受体选择性高,与肺有较强的亲和力,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并可促进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改善和增加有效通气量,适用于支气管哮喘。补中益气汤联合舒利迭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其他应用
除了上述疾病,补中益气丸还被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气虚型Ⅱ型糖尿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多种疾病。这些应用充分展示了补中益气丸的“全能”特性。
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补中益气丸的多重功效。研究显示,补中益气丸在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方面有显著效果。例如,赵欣的研究表明,补中益气丸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
使用注意事项
尽管补中益气丸功效显著,但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 高血压患者慎服
- 不宜与感冒药同时服用
- 服药期间若出现头痛、头晕、复视等症,或皮疹、面红者,以及血压有上升趋势,应立即停药
- 孕妇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补中益气丸作为中医界的“全能选手”,其功效和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拓展。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科学证据支持其临床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