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乙流双重夹击,家庭护理攻略来了!
甲流乙流双重夹击,家庭护理攻略来了!
近日,“女子硬扛流感10天白肺”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江苏51岁的陈女士近日不幸患上流感,可她没去医院看病,而是在家硬扛了10多天后感觉身体吃不消,去社区医院就诊不料突然倒地昏迷。经CT检查,因肺部感染多种病毒,陈女士已经发展成重症肺炎,肺功能基本丧失,严重呼吸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两个肺都是白的,发现的时候是甲流,而且是混合感染。”江都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齐红介绍。原来,陈女士因患有糖尿病多年,免疫力偏低,得了流感后硬扛,大大增加了致病真菌的感染风险,最终导致“白肺”。
随着冬季的到来,甲流乙流病毒叠加来袭,给家庭健康带来挑战。甲流和乙流是流感的两种不同亚型,不具备交叉免疫机制。感染甲流或乙流后,如果患者体质相对弱,那么依然有机会感染另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流感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甲流和乙流,接种过的人群相继患甲乙流的几率就比较小。
甲流乙流都具有相似的传染性,但甲型流感由于其遗传变异的能力,更容易导致更严重的流行。当然,每个人感染后的具体症状和病程因个体差异而异。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这两种类型的流感都是重要的。甲流和乙流在临床症状上难以区别,要区分和鉴定甲型还是乙型流感病毒,要通过病原学的分型检测,如核酸检测、抗原检测。
同一个流感流行季,通常都会出现流感病毒的不同型别和亚型的共同流行,只是占比不同。得了甲型流感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乙型流感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也就是说,即使本次流行季得过甲型流感,也还有可能再次感染乙型流感。目前,流感疫苗中包含甲型H1N1亚型、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的组分,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家庭护理要点
隔离与休息:患者应居家隔离,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家人接触,尤其避免与儿童、老人等高危人群密切接触。保证充足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并立即丢弃使用过的纸巾。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至少20秒。
饮食调理:保持均衡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补充蛋白质,增强免疫力。多喝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及刺激性饮料。
环境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约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如餐具、毛巾)进行单独清洗消毒,餐具可煮沸15-30分钟。
家庭成员防护:未感染的家庭成员应注意手部卫生,在接触患者后及时清洁双手。建议接种流感疫苗,提高抵抗力。
用药指导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常用药物包括奥司他韦、布洛芬胶囊、清开灵口服液等。
监测病情
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和其他症状,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2023年解答传染病防治问题时表示,从流感治疗来看,一般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气短、基础病加重等情形,应及时到医院就医。特别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建议当出现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如被诊断为流感,及早用抗病毒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基础病的加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门诊部主任医师胡荣欣曾提醒,出现以下情况请赶紧就医:
1.感冒三天以上,吃了家常抗感冒药物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
2.老人和孩子,出现高热、意识淡漠等;
3.青壮年出现胸闷心慌气急、乏力尿少伴脸肿,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等。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和口。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充分的营养,还有适当的体育锻炼。
避免人群聚集场所:在冬春季等流感流行季节,建议高风险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旅游景区和室内工作场所,如确需前往,需科学佩戴口罩。
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居家休息,症状较重时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
注意家庭成员防护:家庭成员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建议高风险人员应尽可能减少与其近距离接触,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通过以上措施,甲流乙流患者不仅能加速康复,还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