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河北行政区划大调整:8个县划归河南背后的历史变迁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14: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河北行政区划大调整:8个县划归河南背后的历史变迁

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历经数千年变迁,从秦朝的郡县制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整,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特别是在与河南省的区划调整中,河北省有8个县划归河南,这一调整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我国的河北省总面积约十八万平方公里,省会城市是石家庄,距首都北京约两百多公里,地势北高南低。这片土地地貌复杂多样,涵盖了高原、山地、平原和丘陵等各种常见地貌类型。在古代,河北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恰巧处于农耕文明与农牧游牧文明的交界处,文化积淀深厚。河北省,这片土地孕育了众多忠诚爱国,英勇报国的英勇之士,他们在近代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就有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新中国成立后,河北更是成为了工业的发源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在省界调整中,河北失去了整整八个县,划归到了河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行省制度的演变

中国的行政制度,始于秦朝的郡县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从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到元朝的行省制度,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历史的痕迹。经过历代王朝的磨砺,行省制度终于在完善中逐渐成熟。行省制在全国推行,由于河北省临近当时的大都,中央政府为加强大都的保卫,直接由中书省管理,以此守护京师的安全。河北因此时期归属于中央,尚未单独建省,没有省界变迁。元朝末年在皇帝暴政下,百姓生活困苦,这个统治中国达90余年的王朝走向了灭亡。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后建立了明朝,他继承并完善了前朝的制度,尤其是行省制度。他意识到行省长官权力过大可能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在洪武9年废除了行中书省,并创建了"三司",这是一个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三司分别负责地方的行政、司法和军权,它们之间相互牵制,又相互合作,类似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系。对于重大事件,三司会召开会议讨论并向上级报告。

明朝以强化中央集权为主,降低地方长官的权力,但在边疆地区实行特殊的制度。这些地方设立的都指挥司,不同于内地的行政机构,它们实行军民合一的统治,以此加强边疆的实际掌控能力。明朝初期,全国被划分为12个布政司,其中包括浙江、江西、福建、北平等地区,而在明十五年又增设了云南布政司。当时北平布政司管辖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因此在明朝时期,河北省尚未独立设政。

朱元璋驾崩后,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功夺取政权,成为了明成祖。作为一位注重北方地区的明成祖,他为防范游牧民族的南侵,保卫江山的稳定,做出了迁都北京的决定。在迁都后,北平布政司的作用渐渐消失,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一中央屏障,永乐元年,他又将其改名为北直隶。此时,河北处于北京周边,因此被划入了北直隶的管理范围。尽管明朝的统治经历了更迭,但在其末期,内部问题愈发严重,再加上连年天灾和外部势力的冲击,其统治系统最终崩溃。当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中国历史上又一颗王朝之星陨落了。

尽管在清朝的统治下,河北地区仍然未能独立建省,而新的首都也依然位于北京。清朝对地方的管理进行了调整,取消了都指挥司,并在布政司中设置了总督和巡抚。同时,直隶省的设立取代了北直隶,南直隶则更名为江南省。直隶省下辖今天的河北和天津地区,省会设在今天的河北保定。为了加强直隶的管理,雍正八年还设置了直隶总督,因为直隶的安全与京师的稳定息息相关。因此,担任直隶总督职务的官员无一不是权倾一时的当朝重臣,如雍正皇帝的宠臣李卫,以及乾隆时期的刘墉,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

在辛亥革命后,新建立的中国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挑战,既要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又要抵抗外部侵略者的压力。这使得当时的人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建立新的制度,因此,这一时期的制度基本上沿袭了清代的地方制度,包括河北和天津地区仍然属于直隶省。在北伐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即将统一全国,蒋介石是其代表。在1928年以后,他发动了第2次北伐战争,并且不久之后,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使得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但此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已经定在了南京,从地方管辖合理性的角度来看,直隶省的存在意义已经不大了。

为了更好地进行行政区划,国民政府决定将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并废除了清朝1914年设立的京兆地区,将其所属的20个县划入到河北省的管理范围,从而正式形成了河北省。

河北省的形成与调整

历史上,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地区被称为河北,这也是河北省名称的由来。在古代,这个地方也被人们称为“冀州”,因此河北的简称也被称作“冀”。不久后,根据中央政府的命令,刚刚成立的河北省将宣化、赤城、万全、龙关、怀来、阳原、怀安、蔚县、延庆、涿鹿县等10个县划归察哈尔省管理。

经过这次调整,河北的管辖范围大大扩大,包括了今天的河北、北京、天津以及河南省的南乐、清丰、濮阳、长垣和山东的东明、宁津、庆云等区域,总面积约为14万平方公里。不难看出,河北省的初创时期就从河南省划入了4个县。到了民国25年2月,河南和河北两省再次向政府提出,希望对两省的部分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国民政府在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后,应河北和河南两省政府的请求,决定将河北的长垣、濮阳、东明三县划归到河南省。

抗日战争期间,华北大部分地区被日本侵占,河北也沦陷在日军的统治下。日本侵略者推行以华治华的政策,扶持了大量的日伪政权。在河北地区设立了河北省公署,初期设在今天的天津市,随后迁至今天的河北保定市。民国29年5月29日,日本又设置了保定道、真定道、冀东道、真定道、燕东道、津海道、渤海道、顺德道等地区,管辖范围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相差不大。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恢复了对河北省的统治,由于此时中央政府忙于内战,故而没有对河北的管辖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1952年10月24日,政务院决定调整河北省和山东省的行政区域,将恩县、武城县、夏津县、临清、馆陶县和临清镇重新划归到山东省,而南皮县、东光县、盐山县、吴桥县、宁津县、庆云县重新划入河北省。同时,为了适应新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决定撤销平原省,并将南乐、清丰县、濮阳县、东明县、长垣县划归到河南省。这一调整使得河北失去了五个县的土地,但为了弥补当地人民的损失,中央决定将原本归河南管辖的三个县也划归到河北管辖。据统计,从民国25年至此,河北已陆续有8个县划入了河南境内。

当年,中央作出决策,取消察哈尔省,把其管辖区域划归到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进行管理。其中划归到河北的区域包括赤城县、龙关县、延庆县、怀来县、宣化县、涿鹿县、万全县、怀安县、阳原县、蔚县,以及张家口、宣化市和蔡北的崇礼县、张北县、沽源县、康保县尚义县、商都县等地。为了照顾在河北地区聚居的少数民族,1955年3月3日,中央政府特设立孟村回族自治县和大厂回族自治县。

在7月的那个年份,中央决定撤销热河省,将承德、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平泉、青龙、兴隆、承德市划归河北省管理,并在承德市设立了专员公署,以便更好地指导八市一县的工作。1956年,中央撤销了昌平县,将昌平县所辖的行政区划和通县所属的金盏等7个乡划归北京市管辖。不久后,峰峰市也成为了历史,被划归到了邯郸市的管理范围。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做出了决定,将原本属于中央直接管辖的天津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原属于河北省的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五个县,以及通州市也被划归到北京市的管理范围。

1968年,河北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同时天津被提升为直辖市。自此以后,石家庄一直作为河北省会,并持续到现在。历经多次调整后,河北省最终形成了现今的11个区和167个县。

中国疆域广阔,各地历史底蕴深厚。为便于地方治理,各省份的管理范围随着时空与现实利益的变迁而调整。1952年,河南省与河北省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行政区域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原属于河南省的三个县被划归河北省,同时,原本属于河北省的五个县被划归河南省。这次调整大大地方便了漳河和黄河的治理,有利于两省的区域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