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浙江纺织服装职院:“双师型”教师培养典范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9:1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浙江纺织服装职院:“双师型”教师培养典范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凭借其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的卓越表现,成为了全国职业教育的标杆。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实施“四双教师”培养方案,打造了一支既具备深厚专业理论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01

“四双教师”: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着力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素质教师。针对纺织服装这一特色产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专业链”深入对接“产业链”,提出“四双教师”培养方案,旨在打造一支既具备深厚专业理论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四双教师”,即“德技双馨、资格双备、校企双挑、能力双具”的教师。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拥有与企业对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

学校充分发挥宁波地区的国家级服装产业园优势,与园区内的多家企业、行业协会及纺织服装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双元治理的宁波现代纺织产业学院,为培养“四双教师”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和教学资源。

02

校企合作:构建闭环培训模式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依据区域行业分布和专业学科特点,携手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共同打造与专业群紧密对接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基地扎根于企业内部,作为教师培养的核心阵地。通过实施“双薪双向”的机制,学校期望校企双方携手承担“六个关键任务”,即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共同建设功能完善的企业工作站,依据实际需求编制专业教材,共同承担师资培训工作,联合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以及针对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

在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学校特别设置了以企业实际技术难题为驱动的校企合作访问工程师项目。通过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鼓励教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式团队学习模式。同时,基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行业特色,在基地内建立企业工作站,选派与项目需求匹配的专业教师入驻,开展“团队下企业”活动,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此外,学校还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大师工作站。工作站会聚运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行业精英,担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导师,实行“师徒带教”。师徒共同制定培训任务和工作目标,共同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共同实施营销策略和销售方案。

03

分阶段培养:系统提升教师能力

在教学能力(学校)方面,学校紧密围绕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精心构建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三阶段教学能力发展路径。依托教师发展中心这一重要平台,构建“1+6+X”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分阶段开设通识培训、专业培训等多元化、模块化的教学能力培训课程,确保教师系统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实践能力(企业)培养上,学校紧密结合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打造“工艺教师、工艺骨干、企业教授/技能大师”的三阶段实践能力进阶体系。通过实践研修、顶岗实践、跟岗访学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使教师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技术,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在选拔企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时,适当降低职称、科研等要求,注重其实际技能和实践经验。企业在引进高校科研学术人才时,适当放宽工作经验等条件,注重其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

学校积极实施“互聘计划”,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兼任技术或管理岗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企业技术骨干走进学校,担任现代产业导师,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高水平“双师型”教师评价改革为核心,通过评价牵引、行业引领、数字赋能,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纳入关键评价指标,为行业特色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