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大心理学系社交焦虑夏令营:用认知行为疗法助力“社恐”青年突破自我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31: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大心理学系社交焦虑夏令营:用认知行为疗法助力“社恐”青年突破自我

“我到底适不适合发这条朋友圈?”李清妍站在北京的街头,犹豫不决。作为浙江某高校的博士生,她一直被社交焦虑困扰:害怕被评判、担心不被接纳、甚至与家人交流都感到不自在。这种焦虑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偶然间,她在朋友圈看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举办的“社交焦虑夏令营”活动,于是决定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寻找改变的契机。

这个暑假,人大心理学系副教授唐信峰的“社交焦虑实验室”举办了3场为期3天的“社交焦虑夏令营”活动,面向全国高校招募有社交焦虑困扰的学生。夏令营以线下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模型,帮助参与者了解社交焦虑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应对方法。

唐信峰副教授介绍,社交焦虑症的主要表现包括在社交场合中产生强烈焦虑、害怕被负面评价、主动回避社交等。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这种焦虑情绪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或人际关系。据统计,中国患社交焦虑障碍的成年人占总人口的0.6%。

夏令营主要分为两部分: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在心理教育阶段,学员们学习社交焦虑的相关知识,寻找焦虑根源。在心理干预阶段,通过认知重构、行为实验和坚定训练等技术,帮助学员识别和纠正思维陷阱。

“读心术”“个人化”“以偏概全”……这些看似抽象的词汇,正是社交焦虑人士常见的思维陷阱。在夏令营中,学员们通过小组活动,互相帮助识别彼此容易陷入的思维模式。李清妍在活动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许多担忧都是源于这些认知偏差。

行为实验是夏令营的另一大亮点。21岁的本科生陶梓明,平时与老师交谈会紧张,担心自己专业水平不够或说错话。在夏令营中,他通过认知重构练习,意识到这些担心源于认知偏差。事实上,他的表达能力并没有问题。

夏令营的效果如何?据统计,2023年我国夏令营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其中教育类夏令营尤其受欢迎。在招生推广方面,微信视频号因其用户群体与夏令营家长人群高度匹配,成为最佳选择。视频号用户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内容偏好以教育、家庭为主,与夏令营目标人群高度重合。

通过夏令营,李清妍和陶梓明等学员开始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不再过分在意他人的反应。他们意识到,社交焦虑并非无法克服,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训练,可以逐步改善症状,重拾社交的信心。

“当我意识到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件事情时,我就不那么在意了。”李清妍说,“以后我可能还是会陷入原来的思维模式,可能也还会有焦虑的情绪,这是一个慢慢训练的过程。不过我以后会更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想发朋友圈就发,而不是去在意别人的反应。”

人大心理学系的“社交焦虑夏令营”不仅是一个短期的集训活动,更是一扇通往自我改变的大门。它用科学的方法,为那些渴望改变的年轻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在专业指导下,逐步克服社交焦虑,重拾社交的信心和勇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