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充电宝冒烟事件频发,民航局:这些移动电源不能带上飞机
航班充电宝冒烟事件频发,民航局:这些移动电源不能带上飞机
近日,四川航空成都飞厦门的航班在飞行途中,一名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突然冒烟,机组迅速响应并采取措施,最终安全备降桂林。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乘机携带移动电源安全规定的关注。
为什么对移动电源有特殊规定?
移动电源,也称为充电宝,其内部主要由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组成。这类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轻便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湖生指出,锂电池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发生“热失控”,即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可能导致冒烟、起火甚至爆炸。
由于飞机客舱是一个封闭的增压环境,任何突发状况都可能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民航部门对移动电源的携带和使用制定了严格规定。
具体携带规定
根据中国民航局2014年发布的《关于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规定的公告》,移动电源的携带需遵循以下规定:
额定能量限制:
- 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瓦时)的移动电源,无需航空公司批准即可携带。
- 额定能量在100Wh至160Wh之间的,需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且每人限带两块。
- 严禁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60Wh的移动电源。
- 未标明额定能量且无法通过其他参数计算得出的移动电源,同样禁止携带。
携带方式:移动电源只能随身携带或放在手提行李中,禁止放入托运行李。
使用限制: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不得使用移动电源为电子设备充电。对于有开关的移动电源,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
如何判断自己的移动电源是否符合规定?
移动电源的额定能量通常以“Wh”(瓦时)为单位标注。如果移动电源上没有直接标注Wh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计算:
额定能量(Wh)= 电压(V)× 容量(Ah)
其中,容量单位如果是mAh(毫安时),需要先转换成Ah(安时):
容量(Ah)= 容量(mAh)÷ 1000
例如,一个移动电源标称电压为3.7V,容量为760mAh,其额定能量计算如下:
760mAh ÷ 1000 = 0.76Ah
3.7V × 0.76Ah = 2.9Wh
这个移动电源的额定能量为2.9Wh,远低于100Wh的限制,因此可以随身携带。
违规携带的后果
违规携带移动电源不仅可能危及飞行安全,还会导致个人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近年来,已有多起因移动电源引发的航班安全事件:
- 2019年9月,南京飞厦门航班上,一名旅客携带的充电宝起火冒烟,所幸被及时扑灭。
- 2023年8月,拉萨飞上海航班因乘客充电宝在座椅缝隙中挤压冒烟,被迫备降武汉。
- 2025年2月,菲律宾皇家航空航班上,乘客充电宝爆炸起火,航班紧急备降香港。
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旅客违规在飞机上使用充电宝并造成严重后果,不仅航空公司可以追究责任,旅客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推荐符合规定的移动电源品牌
选择符合航空规定的移动电源时,建议关注以下几个品牌:
- 西圣:产品经过严格安全认证,具备多重保护机制,适合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
- 华为:作为知名品牌,其移动电源产品安全可靠,支持快速充电,兼容性好。
- 绿联:产品设计注重安全性,带有清晰的电量显示,便于旅客随时掌握使用情况。
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 检查产品是否明确标注了额定能量或相关参数。
- 优先选择带有安全认证标识的产品。
- 考虑携带便利性,选择合适容量的移动电源。
乘机出行时,务必严格遵守移动电源携带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登机前仔细检查移动电源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因违规而影响行程。同时,建议提前为电子设备充满电,以减少飞行途中对移动电源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