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每周一问”教你家校沟通秘籍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0: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每周一问”教你家校沟通秘籍

“每周一问”栏目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家校有效沟通的文章,多位一线教师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的陈跻云老师强调了全面了解情况后再进行沟通的重要性,而贵州省贵阳市实验小学保利分校的袁静老师则提出了以信任沟通合作为基础的三大法宝。这些实用的沟通技巧不仅能提升家庭教育质量,还能加强家校之间的协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快来一起学习这些家校沟通秘籍吧!

01

家校沟通的重要性

家校有效沟通是家校协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尽可能少请家长到学校来对孩子进行道德训斥。”教师邀请家长来校交流要遵循哪些原则?笔者以为,要做好“三备”“三忌”“三要”。

02

沟通前的准备:“三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家校沟通前要做好“三备”。

一备家长基本情况。即要清楚预约家长的职业身份、家庭结构、育子期望、到校时间等基本信息及概况,掌握基本情况是做好沟通前的关键。

二备家长来校需求。即要知晓家长来校意图,充分了解家长需求是促成有效沟通的核心。

三备家校沟通方案。根据家长需求找准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沟通方式、拟定沟通方案,具有针对性地和家长进行沟通。准备不充分会导致家长对教师的工作能力甚至是工作态度产生质疑,进而弱化沟通效果。因此,做好“三备”对于家校沟通至关重要。

03

沟通中的注意事项:“三忌”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交流中最为忌讳的话。家校沟通时要注意“三忌”。

一忌平时不反馈有事请家长。当孩子有了异常的“苗头”,可借助微信或电话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苗头”背后的原因,让家长有个心理准备。

二忌站位反方向。当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时,一定要让自己的言行体现出来的是和家长站在同一位置,而不是把问题学生一股脑儿推向家长,所谓“爱生如子”是每一个教师工作的出发点,这样教师与家长会更易接近。

三忌学生犯错而责备家长。尽管我们明白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可能有个问题家长,但家长毕竟是成年人,有尊严和面子,所以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时,就事论事,有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切不可“一杆子扫一船人”。

家校沟通时应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为目的。若教师与家长沟通不注意任何“一忌”都将导致沟通失利。

04

沟通后的落实:“三要”

好的方案没有落实都是空谈。家校沟通后需落实“三要”。

一要沟通结束后关心不能断。家校沟通结束后,最好询问家长有没有其他诉求,并给予相关指导,以便赢得家长再支持;

二要对沟通的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达成共识后,教师要经常跟踪、关注对应学生,同时将必要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以便家长掌握相关情况;

三要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并进行必要的鼓励。当家长“煞费苦心”之后,学生表现不好会使得有些家长逐渐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对家长的鼓励尤为重要,这样也会增强家校合作的热情。

家校协作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做好“三要”是根本。

05

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长与老师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共同肩负着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然而,由于角色定位、教育观念及沟通方式的不同,家长与老师之间有时会出现理解偏差或沟通不畅的情况。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掌握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发自内心地尊重信任老师

教育是一项专业活动,家长应深刻认识到老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尽管家长自身也在不断学习、成长,但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方法上,我们应给予老师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当家长与老师存在不同看法时,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沟通,寻找双方的共通点,求同存异。避免将质疑老师的情绪带给孩子,以免破坏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感。

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

作为家长,我们时常在家中带一两个孩子都会感到力不从心。那么,试想老师面对四十多个学生,其工作量和压力可想而知。在处理学生问题和与家长沟通时,老师难免会有疏忽或不尽如人意之处。此时,家长应尝试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的难处。当得到不太满意的回复时,不妨设想自己处于老师的立场会如何处理。这样一来,你会更加理解老师的不易,更加支持他的决定。

积极构建,拓宽沟通渠道

新时代提供了多种沟通方式,如电话、社交软件、信件、家访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式与老师保持联系。善于语言表达的家长,可以通过电话直接沟通;喜欢文字交流的家长,可以选择私信或信件方式表达诉求,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注意沟通技巧:先表达感谢和肯定,再提出自己的沟通目的,最后表达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同时,在沟通孩子问题时,应以私下沟通为主,避免在班级群里发表不当言论。

客观公正地看待孩子

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需要与老师沟通时,家长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一味为他辩解。家长应根据老师陈述的事实进行评判,因为孩子往往会否定自己的错误,站在自己的角度陈述。家长应听取老师的意见,了解事实的真相。如果孩子真的犯错,老师的处理会让他在错误中汲取教训、获得成长。家长应携手老师,共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06

新教师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新老师与家长在沟通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家长和教师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导致误解和冲突。同时信任缺失,部分家长对新教师教育方法持怀疑态度,而教师有时也会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感到不满,双方缺乏基本的信任基础。新教师由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对环境以及各项工作都不太熟悉,不敢也不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不敢与家长沟通,一是因为新教师对家长的各方面都不够了解,距离感强,不能做到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与交流。二是因为新老师害怕犯错,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言多必失,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会沟通是因为经验不够丰富,不知何时沟通也不知该与家长沟通什么内容。

这就需要掌握与沟通相关的策略及方法,对于沟通的时间要特别关注三个时间节点,一是孩子进步明显,这时需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进行正强化,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二是孩子学习不在状态,应及时询问家长孩子最近的状况,加强监督作用,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三是临近考试,告知家长考试时间,合理安排各科复习。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需要解决的问题、原因分析、需要家长配合解决的地方,沟通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孩子的进步,而不是为了责备,更不是为了找麻烦。

07

有效沟通的策略

了解学生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有话说、说对话。在进行沟通前,教师只有对学生和家长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了解学生是与学生沟通的基础,只有关注才有了解。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有个大致的评估。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能力是否需要培养与提高?其次,关注学生课下的表现,对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有一定的了解,特别观察学生是否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说脏话、说谎、偷东西;最后,可以通过多途径来对学生进行了解,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其同学、教师、家长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的各方面信息,包括学生家庭情况了解了这些信息,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就有的放矢,采取适合于这名学生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了解了这些信息后,不能因学生的家庭和个人条件较差而产生歧视心理,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不能因学生家庭优越而偏向拥有特权的孩子,要做到公平公正。

同理心沟通

同理心沟通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

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同样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同理心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运用时,又叫共感、同感、移情,又有着特指。它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同理心也是一种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方式。在既定已发生的事件上,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想象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从而触发这个事件。因为自己已经接纳了这种心理,所以也就接纳了别人这种心理,以致谅解这种行为和事件的发生。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秉持尊重、信任与理解的态度,将家长视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首先,教师要从心底里尊重和相信家长。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陪伴者和支持者,他们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与需求。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

家校有效沟通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础上。从学生成长角度出发,沟通前中后给予家长关心、方法、支持、配合,做好“三备”“三忌”“三要”,家校协作的效果很快就可见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