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公里跨海巨龙飞架珠海江门,创新环保措施守护小鸟天堂
31公里跨海巨龙飞架珠海江门,创新环保措施守护小鸟天堂
黄茅海跨海通道于近期建成通车,这条全长31公里的跨海通道呈“C”字形,飞架珠海、江门两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不仅将珠海至江门的通行时间缩短至30分钟,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保护理念,成功守护了当地的小鸟天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建设中的生态保护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团队深知,这片海域不仅是人类的交通要道,更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天堂。因此,从设计之初,项目就坚持“生态选线、环保选线”的原则,主动避绕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原生态村落等生态环境敏感区。这种“绕道而行”的选择,虽然增加了建设难度和成本,但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采取了多项创新的生态保护措施。例如,在隧道施工中,他们引进了自行式液压栈桥、数控钢材弯曲机、防水板自动铺挂台车等先进工装设备,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同时,还在隧道进出口设置了污水处理设施和防尘网,确保施工废水达标排放,减少扬尘污染。
小鸟天堂的守护
黄茅海跨海通道所处的区域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为了保护这片“小鸟天堂”,项目团队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他们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对鸟类栖息地的干扰;在施工时间上避开鸟类繁殖季节;在施工区域设置隔音屏障,降低噪声污染;在照明设计上采用低光污染的灯具,减少对鸟类的影响。
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如今,驾车经过黄茅海跨海通道,不仅可以欣赏壮丽的海景,还能看到一群群白鹭在蓝天翱翔。据统计,这片区域的鸟类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充分说明,黄茅海跨海通道在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上,更体现在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上。这条跨海通道的建设,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展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完美融合。
正如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所说:“我们始终坚持‘一流管理、一流设计、一流施工、一流技术、一流团队’的建设理念,致力于将项目打造成品质之路、绿色之路、科技之路。”这条连接江门台山和珠海高栏港的交通大动脉,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开启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个经济繁荣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未来。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不仅是工程技术的突破,更是环保与科技创新的典范。这条跨海大通道,不仅担负着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更生动诠释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