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第一轮下岗潮原因经过影响一览破坏力有多大?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15: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第一轮下岗潮原因经过影响一览破坏力有多大?

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近期,有学者指出中国劳动力市场复杂,登记失业率已失去参考价值,特别是在国企中,很多职工虽已事实失业却未被就业数据体现。更有学者预警,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中国可能面临第二轮下岗潮。

1990年代的下岗潮是许多老一辈人的痛苦回忆。当时,大量国企职工失去收入来源,甚至有下岗者在菜市场徘徊,捡拾菜叶为生。1999年春晚,黄宏的一句"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引发广泛争议。

从市场环境来看,1990年代却是改革开放后的黄金时期。国企改制、私营企业崛起,公务员下海经商成为潮流。开矿、挖煤、外贸、房地产、办工厂等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互联网行业也在这一时期萌芽。

经历下岗潮的人们,大多数后来都过得更好。这段伤痛的记忆,很多人不愿回首。事实上,国企改制和下岗潮为后续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国退民进"的改革红利持续至今,在私营企业发达的地区,就业相对容易。而在国企集中的地区,托关系找工作的现象仍然普遍。

近年来,高度依赖国企的东北地区陷入经济衰退,下岗问题再次浮现。例如,一位在辽宁铸造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工资从几年前的六七千元降至现在的两三千元,且几个月才发放一次。类似这样的待产停薪现象在当地很普遍,这也导致辽宁的GDP增长排名全国垫底。

为什么不去市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呢?虽然困难重重,但机会总是存在的。然而,这位技术人员选择坚守,从多年的经验来看,在市场打拼远不如在国企轻松。现在,买断工龄的政策已不再流行,上下都在等待,但具体要等多久,谁也说不清楚。

一些国企难以通过减员增效来自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企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承担就业任务,养活大批员工;二是法律上的限制。1990年代流行的买断工龄、一次性安置补偿等做法虽然存在争议,但确实为国企改革提供了灵活性。如今,这些机制在法律和舆论上都面临障碍,导致改革受阻,经济停滞。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流转配置是常态,失业现象时有发生。在制造业,民工荒和失业潮交替出现;在互联网行业,跳槽和裁员更是家常便饭。然而,在国企中,员工流动性较差,这也是部分国企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单纯的职工下岗并非目的,关键在于推动经济改革。国企该破产就破产,能改制就改制。改革过程中难免会有阵痛,但前景是光明的。与90年代相比,如今的中国社会财富更加充裕,社会保障制度也更加完善,即使出现下岗潮,也不会重演当年的困苦景象。

客观地说,1990年代的下岗潮经验,是值得珍视的改革范例。如果过于畏首畏尾,甚至认为国企职工下岗是坏事,说明很多人的观念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