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助力绿色经济腾飞
循环经济助力绿色经济腾飞
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绿色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从云南祥云县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到内蒙古霍林河的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再到国际上瑞典等国的先进经验,循环经济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从地方实践看循环经济
云南省祥云县在打造“滇西一体化产业聚集区”过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该县围绕本土有色冶金企业,构建了以固废资源有色金属回收加工为主体的循环型产业链集群。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企业在有色金属电解、黄金提炼及“三废”循环发展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完整的循环产业链。
在工业领域,大理立新硅材料有限公司采用全球首创的冶金提纯多晶硅技术,将太阳能电池片切片过程中产生的硅泥转化为太阳能级6N多晶硅原材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农业领域,祥云县推动现代农业循环化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率高达89.94%,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82%,有效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政策引领,目标明确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全面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4.5亿吨,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5万亿元。到2030年,全面建成高效规范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各类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循环利用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商务部等九部门则聚焦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鼓励发展“互联网+”回收模式。这些政策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驱动,产业蓬勃发展
在内蒙古霍林河,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劣质煤资源,建设了包括180万千瓦火电装机、90万千瓦风电装机、15万千瓦光伏装机、86万吨电解铝产能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该集群绿电消纳占比已达27.58%,计划到2026年进一步提高到50%。
国际上,瑞典在循环经济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瑞典皇家科学院成员安德斯·维杰克曼介绍,欧盟正在推进“绿色协议”,致力于将经济从线性模式转变为循环模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宝钢中央研究院高级主任研究员徐迎铁表示,宝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电炉炼钢的效率,降低了碳排放,并在废钢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进展。
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银河证券研究报告预计,后续金属危废资源化、再生塑料、锂电回收等循环经济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现存“循环经济”相关企业近270万家,2024年1至8月新增相关企业61万家,同比增长34%。
然而,我国循环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循环经济治理体系尚不健全,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二手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不足,智慧平台的管控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专家建议,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完善循环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增强高质量循环利用能力,提升国内资源保障能力。
展望未来,国际合作是关键
到203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高效规范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各类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循环利用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这不仅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也将为全球循环经济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强调,循环经济是全球性工作,需要加强各国间在政策对话、标准提升、技术创新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循环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