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盐场:千年盐田展新颜
长芦盐场:千年盐田展新颜
金秋时节,位于228国道旁的天津长芦汉沽盐场万亩盐田进入收获季,从空中俯瞰,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块块结晶池整齐排列,宛如多彩的调色板。
长芦盐场,这片横跨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的广阔盐田,是中国最大的盐场,拥有千余年制盐历史。这里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更是一处承载着厚重盐文化的工业旅游胜地。
独特的地理密码
长芦盐场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它位于渤海之滨,拥有广阔的海滩和适宜的地理条件。这里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滩宽广,泥沙布底,为晒盐提供了理想的场地。
更关键的是,长芦盐场所在的区域气候条件优越。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据统计,该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2500小时,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为海水浓缩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此外,这里的海水含盐量较高,进一步提升了制盐效率。
千年盐业传奇
长芦盐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当时卢龙节度使赵德均在芦台南部卤地设场煮盐,场名随地名,称“芦台场”。这是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的海盐盐场之一,至今已有1099年的制盐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芦盐场见证了中国盐业的兴衰变迁。从最初的煮盐到后来的晒盐,从简单的手工操作到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这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随着晒盐技术的普及,长芦盐场的产量大幅提升,成为北方重要的盐业生产基地。
现代化蝶变
进入21世纪,长芦盐场在保持传统制盐工艺的同时,积极拥抱现代科技。2019年开始,汉沽盐场以工业游作为标签,建成了长芦汉沽盐业展览馆和天津盐业风情游览区(东线、西线),为天津市级非遗项目汉沽制盐传统技艺的传承,探索了一条产学研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
其中,30万吨饱和卤水真空精制盐项目的建成,标志着长芦盐场在现代化生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项目采用先进的真空蒸发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盐产品的高品质。同时,盐场还开发了海盐生物科技项目和国家水产科技示范园区,实现了盐业生产的多元化发展。
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盐文化是天津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的盐运枢纽到现代的盐业展览馆,长芦盐场见证了天津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长芦汉沽盐业展览馆内,参观者可以通过汉沽盐场千年历史演变,了解长芦盐文化。在天津盐业风情游览区,游人可以现场感受到色彩斑斓的“七彩盐田”、洁白如雪的玉板生辉、巍峨壮观的玉砂仓廪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八卦滩”文化广场。
每年5月到10月间,七彩盐田195块结晶池的壮美,震撼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游客,万顷纵横的盐池在阳光照射下,蓝、黄、红排列渐变,宛如一个眼影盘。在“八卦滩”文化广场,木锨、大筐、盐杠等沿用千年的集盐工具,运盐用的无动力艚船,上世纪
长芦盐场不仅是一个盐业生产基地,更是一处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旅游胜地。它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创新精神。如今,这片古老的盐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盐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