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战神器:ZIS-2 57mm反坦克炮的真实战斗力
揭秘二战神器:ZIS-2 57mm反坦克炮的真实战斗力
1940年,苏联斯大林兵工厂接到一项紧急任务:研发一款威力强大的反坦克炮。这一任务的起因颇为戏剧性——苏联获得错误情报,认为德国新服役的重型坦克在火力和防护上都相当优秀。在这一情报的误导下,苏联军方决定研发一款能够击穿当时已装备的KV-1坦克正面装甲的反坦克炮。
经过紧张的研发,ZIS-2 57mm反坦克炮在1941年初问世。该炮采用立楔式半自动炮闩设计,射速可达25发/分,在熟练炮组操作下表现尤为出色。经过测试,该炮在1000米处可有效击穿90毫米厚的垂直放置的均质压延钢装甲,显示出惊人的穿透力。
然而,这款性能优异的反坦克炮在诞生初期却遭遇了波折。1941年12月,弗洛罗夫上将认为该炮除了给敌人坦克穿个洞外,不能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下令停止生产。到那时,仅生产了371门ZIS-2反坦克炮。
转折点出现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大批优秀坦克装甲车辆上阵,其中虎式和豹式坦克给苏军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对缴获的豹D坦克进行测试后,苏军发现,已经基本被废弃的ZIS-2在装备了新型BR-271R超高速穿甲弹后,完全能够从正面击穿豹D的炮塔正面。这一发现让苏军高层意识到ZIS-2的巨大潜力,于是迅速恢复其生产,并一直持续到1945年,共生产了9645门。
ZIS-2反坦克炮的总重为1.25吨,全长7.03米,炮管分为69.3倍口径和73倍口径两种。该炮的高低射界为-5°至+25°,方向射界达56°,发射超高速穿甲弹时炮口初速可达1000m/s,最大射程为8.4千米。在公路上,该炮允许拖曳速度为50km/h,在不平整路面为30km/h,越野时为10km/h,可以由普通卡车或六匹马拖曳。
该炮配备多种弹药,包括普通穿甲弹、穿甲榴弹、高速穿甲弹、超高速穿甲弹、破片榴弹和烟雾弹。其中,BR-271P超高速穿甲弹表现最为出色,仅重1.79千克,凭借高初速和动能,在30°入射角时,100米可击穿155毫米,500米可击穿120毫米,1000米可击穿83毫米的装甲。在水平入射角时,100米可击穿190毫米,500米可击穿147毫米,1000米可击穿101毫米的装甲。
尽管ZIS-2在实战中表现出色,但其弹药质量在当时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库宾卡测试场的实测报告,在1450米距离上,BR-271穿甲榴弹无法击穿虎式坦克的侧面装甲,弹头甚至出现碎裂的情况。在1000米距离上,该弹也无法穿透虎式的侧面装甲。这些测试结果表明,尽管ZIS-2具有理论上的高穿透力,但实际效果受到弹药质量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ZIS-2反坦克炮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从1957年开始,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作战特性,之前生产的ZIS-2被升级到ZIS-2N的水平。升级后的火炮配备了APN-57夜视瞄准镜,提高了夜间作战能力,并引入了UBR-271N子口径射弹,使其在500米距离上可穿透155毫米的均质装甲。
由于其优良的性能,ZIS-2反坦克炮不仅在苏联军队中长期服役,还在多个友好国家的武装部队中使用。在叙利亚内战期间(2011-2016年),这款诞生于二战时期的反坦克炮仍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武器。
ZIS-2 57mm反坦克炮从紧急研发到战后现代化改造,再到长期服役,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和历史价值。这款传奇武器不仅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战后继续为苏联及其盟友的军事力量贡献力量,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反坦克炮之一。